适老版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市园林绿化局”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

北京市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第0158号提案的答复意见
字号:   
2020-10-19 16:40:00 来源:北京市园林绿化局(首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

阎军、李俊清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城市绿地种植的问题"的提案和关于"北京城市绿地管理模式的建议"的提案收悉,我们会同市生态环境局进行了认真研究,现就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相关工作开展情况
  (一)制定相关管理办法及标准规范
  为探索近自然低成本绿地养护模式,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2014至2020年我局从林地绿地养护、植被的选择、土壤质量提升、裸露地治理等多个方面加强管理,先后制定了《北京市平原地区造林工程林木资源养护管理办法(试行)》《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关于在本市公园中大力推广乡土植物的通知》《关于加强园林绿化裸露地生态治理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新一轮百万亩造林绿化工程管理推动园林绿化高质量发展的通知》和《北京市园林绿化用地土壤环境管理办法(试行)》等多项管理办法。同时还制定了《北京市城市森林建设指导书(试行)》《北京市绿地林地地被植物选择与养护技术指导书(试行)》《关于加快园林绿化废弃物科学处置利用的意见》《再生水灌溉绿地技术规范》(DB11/T672-2009)和《园林地被建植与管理技术规程》(DB11/T1434-2017)等10余项北京市地方标准及技术规范。为近自然低成本绿地养护模式提供技术支持和操作标准,推动构建多功能、多类型、多层次林地绿地生态系统。
  (二)提高绿地用水效率,杜绝浪费水资源
  1.制定相关标准
  2020年我局积极配合市水务局启动《北京市百项节水标准规范提升实施方案(2020-2023年)》,其中涉及我局节水型园林绿化建设工作的制修订项目共计6项,内容涵盖园林绿地、果树、公园、集雨型绿地建设、再生水灌溉等多个方面,指导园林绿化节水用水实践。
  2.加大绿地雨水收集利用
  结合新一轮百万亩造林绿化工程、城市绿地及公园建设加大渗透井、蓄渗洼地坑池、截流蓄渗边沟等集雨节水设施及森林湿地和小微湿地建设,确保绿化地块降水不外排,达到涵养水源和减少灌溉的效果。
  3.安全利用再生水
  对于具备再生水使用条件的林地绿地,在采用再生水作为浇灌水源时,要求严格按照《再生水灌溉绿地技术规范》(DB11/T672-2009)规定执行,保障植物生长安全和土壤安全。
  4.有机覆盖降低蒸发
  把园林绿化废弃物处置与城市生态环境治理和精细化管理、森林健康经营和林地绿地裸露地治理,以及高质量发展结合起来,采用乡土地被及树皮、生态垫等安全环保材料对树穴及林下裸露地进行覆盖,有效减少土壤水分蒸发。
  5.推动精准灌溉
  在海淀区北极寺公园和百旺茉莉园等地开展智能喷灌试点工作,根据天气状况、立地条件、土壤墒情、林木习性等情况,将土壤、植物需水情况与现代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相结合,科学准确地计算出植物的最佳灌水量;在上清桥隔离带、万柳中路、复兴门桥区等处开展痕量灌溉试点工作,在同等条件下痕量灌溉技术可节水40%-70%。
  6.推广节水耐旱植物
  2019年我局制定并发布《适宜北京地区节水耐旱植物名录(2019版)》,名录中包含161种耐旱节水植物包括56种乔木、61种灌木、34种草本植物和10种藤本植物,并在新一轮百万亩造林等绿化工程及城市绿化过程中加大推广应用力度。根据局《关于加强新一轮百万亩造林绿化工程管理推动园林绿化高质量发展的通知》要求:"要坚持适地适树。树种选择要按照'乡土、长寿、抗逆、食源、美观'原则,以乡土植物为主,注重生物多样性,严控外来树种比例"。按照《关于加强园林绿化裸露地生态治理工作的意见》要求:"重视乡土植被、加强科学利用。转变观念,利用好、管理好野花野草等原生地被,用生态的方法解决生态问题"。
  (三)加强绿地土壤管理,提升土壤质量
  1.制定土壤管理办法
  制定《北京市园林绿化用地土壤环境管理办法(试行)》(京绿办发〔2020〕46号),明确要求"各级园林绿化部门加强园林绿化用地水肥管理,推广有利于防止土壤污染的园林绿化管理措施,鼓励、支持园林绿化用地生产者采取土壤改良、土壤肥力提升等有利于土壤养护和培育的措施。"例如在平原林养护过程中,适度清理杂草,控制林地草荒同时保持地面不裸露,在地被恢复快、生长旺盛的区域,5-8月雨季时期进行旋耕处理,其他时期禁止旋耕、翻耕土壤,减少起尘和破坏土壤环境质量。
  2.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
  加强园林绿化用地水肥管理,园林绿化用地所使用肥料应符合相关标准及技术规范要求,鼓励、支持园林绿化用地生产者采取土壤改良、土壤肥力提升等有利于土壤养护和培育的措施。优先采用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等绿色防控手段进行园林绿化有害生物防治,少用、不用国家明令限制使用的药剂种类,优先选用有效成分含量高、助剂环保的液体制剂,以及低(微)毒、高效、低残留等对环境污染小的农药,运用自动混药、配药、加药等先进技术设备,增强科学用药水平,改善施药装备基础条件,提高农药利用率,减少农药使用数量和次数。
  3.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
  推动园林绿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倡导"落叶化土"、"枯枝还田",截至目前,各区各大公园、平原造林区基本采取就地粉碎还田、集中堆肥方式对所属范围内园林绿化废弃物进行了资源化利用;在全市主要城区绿地、公园加大有机覆盖物(原色和彩色)、覆盖物代水泥硬化物等新优产品的应用,并在世界花卉大观园等重点公园推广废弃物艺术化产品应用等技术。
  (四)严防外来物种入侵,降低生态风险
  1.开展林业外来物种调查与防控
  为了解北京市外来植物物种入侵现状,有针对性的做好相关风险评估和防控。2015年至2017年,我局组织开展《北京市林业外来植物调查研究》项目,项目对北京市域范围内外来植物的种类构成、来源、繁殖方式、传播方式及分布格局进行了摸底调查,共记录到北京市外来植物188种,包括乔木21种,灌木10种,藤本4种,草本153种;对外来植物进行了风险评估,并划分了风险等级,针对反枝苋、豚草等高度风险等级的外来入侵植物提出了相应的防控措施。
  2.减少冷季型草坪使用
  降低冷季型草坪比例,要求各区认真摸清冷季型草坪底数、分布情况及生长状况,制定逐步以适宜的野花、野草等乡土自然式植被替代计划;对于新建区域,除城市副中心等重点区域、重点保障工程区域或景观重要节点等,必须建植冷季型草坪的区域,其他区域严禁新植冷季型草坪;加强推广示范,在朝阳小关、城市副中心东六环西辅路、六里桥行政服务大厅等地块,采用乡土常绿地被与野花组替代原有的冷季型草坪和原先部分脏乱差的林下裸露地,整体林地景观得到明显提升。
  (五)使用达标机械,减少环境污染
  为降低机械噪音,减少柴油、汽油产生的空气污染,减少施工扬尘,避免汽油味给民众生活带来困扰。在园林绿化施工和管护过程中,严禁使用高排放、不达标的园林机械设备,严格按照北京市空气质量预警情况安排机械车辆的使用,严格管控机械产生的噪声污染。在城区、平原地区范围内的造林绿化和留白增绿等城镇周边的绿化建设项目,按照相关技术标准,采取围挡、苫盖、定期喷水等措施,最大程度减少施工扬尘。
  二、下一步主要工作
  (一)继续加大乡土植被推广应用
  一是在新一轮百万亩造林工程和城市绿化过程中,加强灌、藤、草、宿根花卉、蕨类等中低层优良乡土植物的引入与应用,突出北京地域特色,发挥乡土植物的功能和效益。二是在全市公园行业组织开展"提升公园品质 提高公园综合服务保障水平"专项行动,对植物配置不合理的地段进行调整,选用具备野生、乡土、长寿、抗逆、食源、景观要求的各类植物对裸露地进行补植增绿,注重野生地被的人工化利用。三是开展乡土植物搭配技术研究。根据绿地的生境条件,综合考虑植物的适应性、空间特性、观赏特性以及生态服务功能,研究构建"乔-草""灌-草" "乔-灌-藤-草""草花组合""缀花草地"等多种景观配置模式,营建具有北京地方特色的植物景观,实现"三季有花、四季常绿"。
  (二)加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一方面加大园林废弃物集中处理力度。根据《北京市固废处理领域补短板项目政策指南》,在通州区、房山区、顺义区、经开区、平谷区、密云区等试点建设6个园林绿化废弃物集中处理厂,推进城市绿地、郊野公园、平原造林及农村地区等园林绿化废弃物的处置,确保属地收集、属地处理、属地消化。另一方面推动园林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采用堆肥、有机覆盖物、直接粉碎还田等技术方法,建立高效便捷的废弃物处置与管理体系,倡导"落叶化土""枯枝还田",实现园林绿化废弃物应处尽处的目标。
  (三)开展全市生物多样性调查工作
  以全市重要生态空间为重点区域,组织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工作,并对全市生物多样性分布特征、保护现状、保护压力和空缺进行评估,提升本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管理能力。继续开展外来入侵物种调查,了解北京市外来入侵物种整体分布状况和重点地区外来入侵物种的种类,同时针对10种典型外来入侵物种开展详细调查,评估外来入侵物种的危害现状,为北京市外来入侵物种防控提供数据。
  (四)开展北京市生态环境状况评价工作
  紧扣《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城市战略定位,以国家《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为依据,充分吸收国内外生态环境状况评价先进方法,完善本市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指标体系。探索开展城市专题的生态环境状况评价研究,促进提高生态建设与修复工作水平,提升生态效益。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
                                                                                                                                  2020年9月7日

分享:

便民服务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