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老版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市园林绿化局”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2022年工作总结及2023年工作安排
字号:   
2023-02-14 17:00:00 来源:北京市园林绿化局(首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

一、2022年全市园林绿化工作完成情况   

2022年,全系统紧紧围绕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不断在功能疏解中拓展绿色空间,在服务大局中推动高质量发展,圆满完成了市委市政府部署的各项任务,市域绿色空间布局不断优化,城乡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市民绿色获得感显著增强。全年新增造林绿化15.3万亩、城市绿地240公顷,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4.8%,森林蓄积量达到3164万立方米;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9.3%,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6.63平米;森林资源资产价值达到9070亿元,林地绿地生态系统年碳汇能力达880万吨。

(一)服务首都核心功能成效显著。圆满完成以“喜迎二十大,奋进新征程”为主题的景观环境服务保障任务。各级园林绿化部门以各种方式营造喜庆氛围,展示了新时代大国首都的崭新风貌。圆满完成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环境服务保障工作,通过增种常绿彩色植物、布置主题花坛,增加了首都冬季的色彩,为无与伦比的冬奥盛会营造了热情欢乐的氛围,我局获中共中央国务院表彰。圆满完成中央领导、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领导、共和国将军和部长等重大植树活动的组织协调和服务保障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参加首都全民义务植树并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了“四库”理论,高度评价了首都园林绿化工作。在习近平总书记的亲自推动下,全市346万人次以各种形式参加了义务植树。创森工作全面推进,通州、怀柔、石景山、密云、门头沟5区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房山、昌平、朝阳、丰台、大兴5区达到创森标准。“三条文化带”建设成果丰硕,中轴线绿化景观持续提升,颐和园西宫门、天坛神乐署、北海漪澜堂文物腾退和古建修缮稳步推进,完成“三条文化带”生态文化地图绘制、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北京段)景观风貌导则编制。高标准推进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编制完成国家植物园总体规划建设方案和分期建设项目清单,4月18日国家植物园正式揭牌。

(二)新一轮百万亩造林绿化工程圆满收官。累计完成造林绿化102万亩,首都绿色生态空间大幅扩展,城市总规确定的生态格局基本形成。围绕落实城市总规、核心区控规,统筹城市更新和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持续加大疏解建绿和留白增绿,新一轮百万亩造林新增城市绿地3.5万亩。建成城市休闲公园180处、口袋公园和小微绿地323处,完成战略留白临时绿化3461.8公顷,留白增绿5344.3公顷,揭网见绿7480公顷,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达到88%,城乡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聚焦“一屏三环五河九楔”,持续推进温榆河、南苑森林湿地、奥北森林公园等重点项目建设,平原地区新增绿化52.4万亩,形成万亩以上绿色板块40处,千亩以上绿色板块498处。实施浅山平缓地、台地造林39.6万亩,市域绿色空间布局更加完善、空间结构更加合理、空间联通性不断增强。新一轮百万亩造林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注重林田、林水融合发展,累计恢复建设湿地1.02万公顷;注重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强化保留现状原有树木,低扰动施工,营造异龄、复层、混交林,打造近自然森林;注重生物多样性保护,建设生态保育小区479处,北京地区陆生野生动物种类达596种,首都成为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大都市之一。

(三)京津冀协同发展扎实推进。副中心园林绿化建设迈出新步伐,完成潮白河国家森林公园概念规划编制和六环高线公园规划设计方案国际征集;新增行政办公区公共绿地3.5公顷,建成和园等口袋公园、小微绿地3处;梨园主题公园、商务富锦公园稳步推进,小中河、中坝河、大运河等164公里绿道实现联通,建成城市副中心首个碳循环公园和首个5G自然科普教育基地及碳中和科普基地;副中心外围新增造林绿化1.5万亩,“两带、一环、一心”绿色生态格局不断完善。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林业任务全部完成,二十年累计营造林922万亩,五大风沙危害区得到彻底治理,筑起了首都抵御风沙的绿色防线,首都山区森林覆盖率达到67%。支持河北张家口和承德坝上地区完成造林109万亩,森林质量精准提升109万亩;实施京津冀生态联防联控,三地联合开展“5.25”林业植物检疫检查和林业有害生物防灾减灾宣传活动,支援雄安新区飞防42架次,持续加强河北毗邻北京周边区域林业有害生物、森林防火防控物资基础建设,京冀两地多家防火单位联合签署联防联控协议,全面落实森林防火防控措施,京津冀森林防火、林业有害生物防治、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等区域联防机制进一步完善,生态协同治理成效不断巩固。

(四)资源保护管理全面加强。完成森林防火视频监控系统建设498处,总数达1028路,林区监控覆盖率达85%;全面推行“森林防火码”和“互联网+森林草原督查”系统,全市形成卫星遥感、航空巡护、视频监控、塔台瞭望、地面巡查五位一体的“天空地”监测预警体系。全面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美国白蛾防控实现不成灾、不扰民目标;实施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攻坚行动,对市域范围近175万亩松林开展全覆盖监测普查,未发现疫情。严格执行林地定额、森林采伐限额管理制度,编制完成全市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建立园林绿化资源生态监测体系,完善资源督查闭环管理机制,制定案件线索督办管理办法等4项制度,持续开展森林督查,收回林地230公顷,全面完成公园配套用房出租及绿地认建认养侵害群众利益问题整改。加大行政执法力度,建立行政执法协调机制,先后开展了系列打击破坏林地绿地违法行为、野生动植物保护和种苗林保等系列执法专项行动,查处案件815件、没收野生动物及其制品1113件。科学保护古树,修订古树名木保护管理条例实施办法,建立日常巡查检查考核制度,开展古树名木保护专项行动,建成东四三条古树胡同等古树名木生境整体保护区20处。加强资源保护管理,编制完成风景名胜区整合优化方案、市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以及园林绿化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发布第二批市级湿地、陆生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名录,积极开展外来入侵物种普查,北京大熊猫科研繁育基地建设稳步推进,野生动物救护和疫源疫病监测全面加强。实施山区森林抚育经营70万亩,对198万亩平原生态林实行差异化管理,完成林分结构调整10万亩,开展林下补栎172万株。持续推进绿地管理标准化、数字化,完善了行道树管理平台;积极开展居住区绿地管护问题整治,绿地精细化管护水平显著提升。

(五)兴绿惠民迈出坚实步伐。完善公园基础设施,提升改造全龄友好公园20处,完成围栏优化7.9万延米;持续开展文明游园专项行动,发布“文明游园”形象标识,市民游园环境明显改善。新建村头片林129处,完成背街小巷绿化美化2.8万平米,建设城市绿道47公里、森林步道100公里、林荫路20条,市民休闲游憩的便利性舒适性不断提高。绿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编制完成林果花草蜂种业振兴行动计划,积极推进林业产业用地政策,全市林业产业年产值达到126.3亿元,带动近25万从业人员就业增收。全年新发展果树9347亩,建成“京字号”果品示范基地15个。积极推进乡土树种草种培育,审定林草品种14个,新优花卉品种展示会推介品种1400余个;建成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2个,启动实施蜂产业绿色高质量提升行动。发展林下经济20万亩。食用林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不断完善,抽检合格率100%。助力国际消费城市建设,建成“北京花卉”产业链数字平台,创新“五节一展”花卉文化活动,年接待游客超2000万人次。持续开展世界野生动植物日、北京湿地日、“绿色科技•多彩生活”、碳汇进百园等生态科普宣传活动,成功举办中国自然教育大会、北京科技周园林绿化双碳展、森林文化节等系列生态文化品牌活动。弘扬红色文化,推出中山公园“少年中国说”微课堂、高君宇烈士生平事迹展览等。讲好绿色故事,开展专题新闻发布80余次,刊发宣传稿件2000余篇,发布官方微博微信2187条,密云“九搂十八杈”古树主题公园多次被媒体报道。市属公园推动“一园一品”文化活动创新,动物园猫咖啡厅、“天坛拾光”等文创咖啡店正式营业,玉渊潭樱花冰激凌系列成为首个千万级产品。

(六)园林绿化发展动力明显增强。深化改革取得重要进展,党政同责齐抓共管的四级林长制组织体系全面建立,全市各级林长达到10269人,发布市级总林长令4道,市区林长巡林超600人次,“三长联动,一巡三查”制度逐步完善。持续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制定新型集体林场建设管理实施细则和示范性集体林场建设项目管理办法,新建新型集体林场23个,总数达到100个,经营管护集体生态林210万亩,提供就业岗位1.6万余个,本地农村劳动力签订劳动合同稳定就业参保1.5万人。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服务“三城一区、两区建设”,推动市级权力下放;完成营商环境创新试点任务,优化林业植物产品检疫工作流程,推出第三批5个告知承诺审批事项,规范园林绿化行业行政许可事项31项,所有行政许可事项实现“全程网办”。政策法规体系不断完善。市人大颁布北京市种子条例,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造成损失补偿办法立法进展顺利,森林资源保护管理条例修订列为市人大五年立法一类项目。制定了科学绿化实施方案、公园分类分级管理、园林绿化高质量发展、湿地保护修复三年行动计划等一批政策文件。科技支撑力度不断加强。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开展各类技术攻关30余项,制定发布地方标准20项,创立专家工作站101家。扎实推进园林绿化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科技节水、杨柳飞絮综合防治成效显著,飞絮高发区域减少31.5%。林业碳汇工作积极推进,发布园林绿化落实双碳指导意见,建成生态监测站13个。与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开展了多渠道交流合作。智慧园林建设取得新进展,资源管理一张图、感知监测一张网不断完善,启动建设林长制综合管理平台,园林绿化管理工作效能不断提升。

(七)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按照中央和市委部署,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持续巩固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全系统干部坚决捍卫“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自觉性进一步提高。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各级领导干部敢当“施工队长”,自觉深入基层一线,扑下身子抓落实,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园林绿化系统党风正风持续向好。强化纪律意识和规矩意识,压实全面从严治党的主体责任。认真抓好市委巡视集中整改各项任务,攻坚克难解决了一批突出问题;持续开展“以案为鉴、以案促改”警示教育,严厉查处违纪违法案件;进一步深化巡察工作,对11个直属单位开展了政治巡察,实现对全部事业单位巡察全覆盖,全系统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持续巩固。严格落实疫情防控工作部署,围绕重点人群、公园景区、施工现场、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等重点领域,从严从紧抓好疫情防控。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强化安全生产责任落实,主动回应社会关切,不断深化“接诉即办”,解决了一批群众身边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保障了全系统事业发展的安全稳定。

二、2023年工作安排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全市园林绿化工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农村工作会议以及市委十三届二次全会精神,坚持以新时代首都发展为统领,以创森为契机,以公园城市建设为抓手,着力完善生态布局、科学拓展绿色空间;着力提质增汇、提高生态系统功能;着力兴绿惠民、提高市民绿色福祉;着力改革创新、提高治理水平,加快建设天蓝水清、森林环绕的生态城市,奋力谱写新时代首都园林绿化新篇章。

(一)坚持科学增绿,持续拓展城乡绿色生态空间。深入落实城市总体规划,不断优化完善绿色空间布局。新增城市绿地200公顷,推进代征绿地移交,建设休闲公园、城市森林22处,口袋公园及小微绿地50处,使全市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达到89%。实施留白增绿180公顷、战略留白临时绿化40公顷、揭网见绿1070公顷。加大平原地区挖潜增绿,持续推进温榆河公园、南苑森林湿地公园建设,新建朝平、回龙观和天通苑、未来科学城等10处郊野公园,新增绿化1万亩。加大生态涵养区生态修复,落实国家“双重规划”,实施国土绿化试点项目,完成生态修复12万亩,其中,退化林生态修复4.2万亩、复层异龄混交林营造7.3万亩,人工造林0.5万亩。做好两轮百万亩造林的收官扫尾工作。

(二)聚焦提质增汇,持续提升生态系统功能。发挥森林“四库”作用,不断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全市林地绿地年碳汇量达到920万吨。实施山区森林经营70万亩,建设各类林分经营示范区30处,补植栎树100万株(穴)。加快推进现代化国有林场建设。完成平原生态林林分结构调整10万亩、实施“林下补栎”100万株(穴),建设国家储备林7万亩。推进土壤生态修复。建设生物多样性保育小区100处。郊野公园积极开展自然带、小微湿地建设。实施“地被变革”,更换退化冷季型草坪200公顷,绿隔公园冷季型草坪减少30%。推广绿地标准化管护,持续开展居住区绿化环境问题整治。全面落实湿地保护修复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房山长沟泉水国家湿地公园、昌平沙河湿地公园等湿地修复,加强湿地动态监测监管,强化北京野鸭湖国际重要湿地保护。

(三)建设公园城市,不断增强市民绿色获得感。提升公园绿地服务水平,实施全龄友好公园改造20处,重点完善20个一道绿隔地区郊野公园配套设施,推进“无界公园”建设,因地制宜拆除20家公园围栏围挡,建设森林步道100公里、健康绿道50公里、林荫化道路20条、立交桥垂直绿化示范20处。推进文明游园整治专项行动,完善公园分类分级管理制度,推进公园智慧化管理。落实三条文化带发展规划,持续提升大运河、永定河、长城、三山五园等区域景观风貌,推进国有林场文物保护修缮,做好天坛医院等疏解腾退后历史景观恢复。促进红色资源保护传承利用,抓好市属公园革命文物集中连片主题保护。做好五一、国庆以及重大国事活动景观环境保障,全面抓好中央领导、共和国部长等重大植树活动服务保障。指导房山、昌平、朝阳、丰台、大兴5区做好国家森林城市考核验收准备,全力推进海淀、顺义2区实现创森目标。

(四)筑牢生态安全防线,全力守护首都绿水青山。加快建设森林防火监测预警体系,做好美国白蛾、松材线虫病等有害生物防治,强化野生动物救护和疫源疫病监测,做好外来入侵物种普查防控,全面提升森林灾害防控能力。编制印发全市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建立园林绿化资源资产管理台账,深入开展联合执法、专项执法行动,坚决查处涉林涉绿违法行为。落实园林绿化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完善监测网络,建立生物多样性数据库。编制林草种质资源保护体系规划,建设市级林草种质资源库5处。高质量推进国家植物园、北京大熊猫科研繁育基地建设。开展旗舰物种栖息地建设和候鸟迁徙路线保护,加强对百花山葡萄等极度濒危野生植物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建设古树名木整体保护试点,开展濒危及衰弱古树名木抢救复壮,守好古树名木“活文物”。

(五)深化共建共治,推动京津冀生态一体化发展。落实副中心控规,加快构建“两带、一环、一心”绿色空间布局。实施路县故城遗址公园二期绿化和行政办公区二期公共绿地建设,高标准规划建设潮白河国家森林公园、六环路高线公园,完成国家级植物园国际方案征集、潮白河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三个主题特色园的规划编制。与“北三县”协同打造潮白河生态绿带。系统推进永定河综合治理生态修复,积极谋划环京绿色生态带、京南森林湿地建设。研究制定帮扶政策,对100万亩京冀水源保护林实施科学经营抚育。制定京津冀森林防火应急预案,探索建立统一的疫源疫病监测防控体系,进一步推动森林防火、林业有害生物防治、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等区域联防联控。

(六)坚持生态富民,以绿色增长助力乡村振兴。加快推进绿色产业转型升级,实施果树产业助力乡村振兴三年行动,改造低效果园10万亩,建设老北京水果资源保护利用综合性示范基地15个,建立花卉产业化示范基地3个,建设中华蜜蜂种源繁育示范基地,推广一批“京”字牌优良林草品种,完善食用林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调整山区生态公益林生态效益促进发展机制,对密云水库一级水源保护区实施差异化补偿。新发展新型集体林场20个,建设市级示范性集体林场30个。实施美丽乡村“千村千林”100处。发展林下经济20万亩,开展自然教育、森林体验、露营地建设,推动观鸟经济与民宿融合发展。

(七)着力改革创新,不断提升园林绿化治理能力。健全完善林长制制度体系,完善网格化管理,强化林长巡林和督查督办,全面落实各级党委政府保护发展园林绿化资源目标责任制。推进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加大基础设施建设,谋划创立国家公园。创新自然保护地、城市绿地、森林公园管理体制机制。开展园林绿化资源价值核算研究。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推进工程建设领域审批制度改革,加强施工企业信用管理。积极推进森林资源保护管理条例、野生动物造成损害补偿办法等重点领域立法。加强关键技术攻关,建立首都园林绿化高质量发展标准体系。加强林地绿地湿地碳汇计量监测,完成全市林地绿地碳汇功能评估。推进园林绿化垃圾分类、杨柳飞絮综合防治、高效节水、三大污染防治攻坚战等工作。实施智慧园林三年行动计划,提高数据治理能力。有序引导民众参与各类爱绿护绿行动,探索建立市民园长、绿色使者、动物之友等市民参与机制。

(八)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全面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持续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京华大地进一步形成生动实践。严格执行党委(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规定,进一步查找存在的廉政风险点和薄弱环节,落实好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网络意识形态阵地管控,大力宣传弘扬生态文明理念,对行业重点和民生热点问题主动发声,正确引导。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研究解决一批改革发展中的重点问题、政策执行中的难点问题、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切实提升履职尽责的能力本领。实施青年科技人才托举工程,全方位培养造就一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

 


分享:

便民服务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