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老版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市园林绿化局”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2021年工作总结及2022年工作计划
字号:   
2022-01-26 16:25:00 来源:北京市园林绿化局(首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

一、2021年工作总结    

2021年是建党一百周年,也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全市园林绿化系统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聚焦“一个开局、两件大事、三项任务”,圆满完成了市委市政府和首都绿化委员会部署的各项任务,全年新增造林绿化16万亩、城市绿地400公顷;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4.6%,平原地区森林覆盖率达到31%,森林蓄积量达到2690万立方米;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9%,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6.6平方米,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

(一)服务首都核心功能取得新成效。一是高标准完成建党100周年、国庆、“9.30”烈士纪念日等一系列重大活动、重要节日的景观环境服务保障任务,充分展示了大国首都的良好形象。特别是建党100周年庆祝活动,克服高温、高湿等不利条件,在天安门广场及周边布置的U型花带景观,为庆祝大会营造了庄严隆重、恢弘大气的喜庆氛围。从建国门到复兴门,10组立体花坛用园艺的形式讲述了建党百年光辉历程和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取得的辉煌成就。国庆期间,天安门广场“祝福祖国”巨型花篮,长安街沿线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立体花坛,展现了“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四季画卷,营造了欢乐祥和的喜庆氛围。二是高质量完成冬奥会冬残奥会服务保障任务。突出绿色办奥理念,实施冬奥赛区外围大尺度绿化1.8万余亩,完成松山地区生态修复4920亩,北京冬季奥林匹克公园建成并开放,重点地区、重要道路沿线绿化景观显著提升。兑现冬奥申办承诺,松山自然保护区建成生物多样性科研与教育中心并对外开放;持续推进林业碳汇计量监测工作,全力支持冬奥会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加大赛场周边森林防火和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延庆赛区外围森林防火视频监控覆盖率达到100%,确保安全办赛。三是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圆满完成中央领导、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领导、共和国将军和部长等重大植树活动的组织协调和服务保障工作。开展纪念林建设、公众展览等“七个一”纪念全民义务植树40周年系列活动,深入开展群众性义务植树活动,全市共有422万人次以各种形式参加义务植树,栽植树木100万株,养护树木1080万株。持续推动“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基地建设,累计建成国家、市、区、街乡、社村五级“互联网+义务植树基地”37处,群众尽责更加方便快捷。

(二)新一轮百万亩造林工程取得新进展。2021年造林绿化面临的困难因素多、工作难度大、标准要求高,全系统克服疫情影响、项目立项滞后等困难,各级领导积极调度,加大沟通协调,高质量完成了年度任务,全年完成造林15万亩。新一轮百万亩造林绿化工程四年累计完成85.3万亩。一是突出生态惠民,市民的绿色获得感不断增强。围绕落实城市总规、核心区控规,统筹城市更新和多元增绿,统筹公园建设与品质提升、统筹留白增绿与战略留白,充分利用拆迁腾退地,新增城市绿地400公顷。建成东城龙潭中湖、海淀西冉等休闲公园26处,新建朝阳康城、石景山衙门口等城市森林4处,建设口袋公园及小微绿地50处,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达到87%。种好“院中一棵树”,在核心区平房院落、文保单位栽植乔灌木497株。结合“疏整促”专项行动,完成战略留白临时绿化664公顷,留白增绿261公顷。改造提升平安大街、两广路、东四南北大街等林荫道路20条。二是突出重点区域,生态系统逐步实现互联互通。绿隔地区,围绕落实城南、回天地区行动计划,持续推进南苑森林湿地公园、奥北森林公园一期以及温榆河公园等重点项目建设,一道城市公园环更加完善。聚焦大兴机场、永定河、温榆河、南苑等重点地区,以连接连通、断带修复为重点,实施填空造林3.93万亩,恢复建设湿地1023公顷,进一步提升了“三城一区”周边环境服务保障能力。落实生态涵养区绿色发展要求,加快浅山生态修复,完成宜林荒山、台地造林8.92万亩,山区绿色生态屏障不断加宽加厚。三是突出科学绿化,生态功能显著提升。在地块选择过程中,深化造林绿化用地联合选址机制,确保造林绿化不占用耕地。走科学、生态、节俭路线,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注重林田、林水融合发展;坚持规划设计方案三级审查、专家全过程参与等制度,突出生物多样性保护,强化保留现状原有树木,低扰动施工,注重野生动物栖息地营建,建设生态保育小区100处;乡土长寿树种使用比例达85%以上,异龄、复层、混交配置林达到80%以上。

(三)京津冀协同发展迈上新台阶。一是城市副中心园林绿化加快推进。在规划层面,编制完成潮白河国家森林公园概念规划,完成六环公园园林绿化规划、地面景观设计方案,积极推进国家级植物园建设。在建设层面,围绕落实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详细规划,在155范围内,新增绿地285公顷。完成市纪委办公楼配套绿化及镜河水系绿化工程、路县故城遗址公园一期、环球主题公园及度假区绿化,建成万盛南街、大运河东滨河路林荫大道2条;环城绿色休闲游憩环新增公园2处。在副中心外围,加快推进潮白河生态景观带建设,新增造林绿化0.9万亩,副中心绿色空间格局不断完善。二是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工程全面完成,年度实施困难地造林1万亩、封山育林25万亩、人工种草3万亩。营造彩叶景观林0.7万亩、完成公路河道绿化30公里。支持张家口和承德坝上地区实施植树造林和森林精准提升工程,京津冀三省市联合印发林业和草原有害生物防控协同联动工作方案(2021-2025年),三省市森林资源保护和野生动物疫源疫病区域联防联控机制不断完善。三是永定河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工程新增造林2万亩,完成森林质量精准提升6.44万亩;5年累计完成造林19万亩,森林质量精准提升41万亩,提前超额完成计划任务。

(四)资源保护管理实现新突破。一是森林灾害防控能力显著提升。区级森林防火机构、防火巡查队伍全部组建完成,全市森林防火巡查队伍达到384支3943人;开展跨区域无人机巡护4057架次,新建498座森林防火视频监控及通信系统基础设施,全市森林防火视频监控覆盖率达到85%;全面推行“森林防火码”,防火码区域设置率、场景覆盖率、卡口启用率均达到100%,全市未发生森林火灾,实现森林火灾零的目标。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控。面对今年突发的第三代美国白蛾自然灾害,各区各部门“接诉即办”闻风而动,全市上下群防群治,全力应对,紧急调动农药230吨,出动车辆6万台次、人员21万人次,基本实现了“有虫不成灾”,美国白蛾防控受到中央农办、国家林草局的充分肯定和社会各界好评;对160万亩松林开展松材线虫病普查,未发现疫情,全市林业有害生物防控监测预报、绿色防治、应急处置水平明显提升。二是涉林涉绿资源监管全面加强。扎实推进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全面完成“废林废绿问题”整改、牛蹄岭生态修复,举一反三在全市开展了毁坏林地专项整治行动,核查问题图斑3351个。绿地认建认养及公园配套用房出租专项整治剩余问题完成整改33个。加强资源资产监管,严格执行森林采伐限额管理,加大行政许可批后监督检查力度,全力开展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年度更新和森林督查工作,编制完成国有森林资源资产报告。建立园林绿化资源年度监测体系,开展了全市森林、湿地资源的监测监管,完成第六次荒漠化和沙化土地监测。加大行政执法。建立全市野生动物保护管理执法协调机制,先后开展了一系列打击破坏林地绿地违法行为、野生动物保护和种苗林保等系列执法专项行动,行政立案180余起,收回林地 802公顷,确保了园林绿化资源安全。三是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稳步推进。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上的讲话精神,筹建设立了国家植物园。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制定出台市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审批管理办法,构建了自然保护地保护成效评估指标体系。启动园林绿化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编制,发布《北京陆生野生动物名录(2021年)》,收录陆生野生动物596种。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体系不断完善,救护野生动物2538只。加强野生植物及其生长环境保护,对铁木、轮叶贝母等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开展了种群资源调查、人工扩繁及迁地保护研究。四是资源养护管理水平显著提高。在山区,加大生态林管理,核定生态林范围1074万亩,完成天然林资源保护评估,全力推进矿山生态修复治理移交及养护管理,实施森林健康经营70万亩,建设永久性示范区15处。发挥国有林场森林抚育示范作用,设立监测样地36个,抚育森林15万亩在平原,制定平原生态林养护经营管理办法、分类分级养护管理技术规范,对160万亩平原生态林实行差异化管理、分类分级精准化养护,完成林分结构调整10万亩,建设示范区55处、保育小区112处。在城区,健全完善绿地管理标准化体系,推进绿地信息化管理,对全市9.3万公顷城市绿地建立动态管理台账,采集110万余株行道树信息。加强公园绿地管理,整治黄土露天32万平方米、补植树木30万余株,修复增设设施6000余处;稳步开展文明游园专项整治行动,针对媒体、12345市民热线关注的公园风景区不文明游园问题,联合公安、城管等部门开展执法527次,劝阻不文明行为54万余次。

(五)兴绿惠民迈出新步伐。一是公园绿地服务功能不断提升。完成地坛园外园、人定湖等10处全龄友好型公园改造,建设无障碍环境136处,市属公园延长开放时间、春节期间免费开放;提升智能监管水平,建立统一预约平台、设置了智能健康宝查验系统;帮助老年群体跨越“数字鸿沟”,为老年人代查健康宝百万次,现场预约指导14万余次,所有收费公园,保留现金消费。制定绿化隔离地区公园建设和管理指导意见、配套设施建设管理规定,完善郊野公园基础设施。建成村头片林、村头公园105处, 完成背街小巷环境精细化整治提升1385条,新建健康绿道100公里,启动建设森林步道5条,市民休闲游憩空间不断拓展。二是绿色产业加快转型升级。新发展果树1.14万亩,实施有机肥替代化肥10万吨,对5万亩鲜果园进行土壤改良;发展保护老北京水果,完成全市45种果品摸底调查。种苗花卉产业创新发展,新增国家级种质资源库2处,建设国家级标准化花卉示范区2个,推广科技创新成果300余项。蜂产业形成品牌效益,建成4个特色中华蜜蜂养殖场,蜜蜂饲养量达28万群,从业人员2.5万余人。促进“京字号”花果蜜品牌深度融合,成功举办花果蜜乐享季系列活动,带动观光采摘、乡村旅游1000万人次。发展林游、林下种植+自然体验等森林景观利用为主要模式的林下经济20万亩。森林旅游、康养等新兴产业有序推进,带动27万余户农民就业。建成食用林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加大抽检监督力度,开展质量安全监测4000余批次,检测合格率99.98%,推动食用林产品从“果园到餐桌”的全程监管。三是惠民政策带动绿岗增收。严格落实用工保障本地农民就业政策,新一轮百万亩造林等重点林业建设项目吸纳就业7.02万人。严格执行山区生态林两个补偿机制,4.2万余名管护员人均每月增收1328元;平原生态林养护管理补助,使4.5万余名农民实现绿岗就业;全面落实退耕还林后续政策,惠及农户9.5万户。出台新型集体林场指导意见,累计建成新型集体林场77个,经营管护集体生态林155万亩,创造就业岗位1.1万余个。

(六)生态文化展现新风采。一是创森工作全面推进。通州、怀柔、密云3区创森指标全部达标,等待国家林草局验收;石景山、房山、门头沟、昌平4区完成创森各项准备工作。打造特色创森品牌,建成大兴“森林城市主题公园”、昌平“森林城市体验中心”,创建首都森林城镇6个、森林村庄50个、花园式社区、单位100个。二是三条文化带建设成效明显。围绕中轴线申遗,推进老城整体保护,制定中轴线绿色空间景观提升、天坛医院旧址绿化方案,完成天坛、颐和园、景山等古建文物修缮,完成中山公园管理处用房综合整治,天坛西门外公共绿地全部收回。围绕古树名木保护,编制完成全市古树名木保护规划、核心区古树名木保护行动计划,开展全市古树名木体检,对核心区1057株濒危衰弱古树抢救复壮,建设古树主题公园、保护小区、街巷20处,收集保存古树种质资源134份7000余株,“古树健康保护国家创新联盟”获国家林草局批准。围绕三条文化带建设,积极推进路县故城遗址公园二期工程、路县博物馆站选址和副中心城市绿心三大建筑配套绿化,完成十三陵林场沟崖玉虚观文化景观保护提升、长城周边山体生态修复,三山五园、首钢遗址、冬奥会、官厅水库、永定河周边等生态项目建设持续推进。三是生态文化活动精彩纷呈。讲好红色故事,打造公园红色文化品牌,发布红色旅游地图,推出42项特色红色游活动,开展志愿讲解3700余场次,服务市民游客及各类团体200万人次。弘扬生态文化,开展了 “爱绿一起”、森林音乐会、月季菊花等花卉文化节、碳中和进百园等一批系列文化活动,新增园艺驿站24家,累计达到100家。市属公园突出“一园一品”和“我们的节日”传统节日活动,举办各类特色文化活动600余场,推出文创产品5400余种,文创产值超1.85亿元;颐和园博物馆挂牌,推出“园说Ⅲ”展览,展示各类文物近300件。讲好绿色故事,回应社会关切,召开主题新闻发布会12次,专题新闻发布60次,刊发宣传稿件2千余篇;微博微信发布稿件消息1521条,阅读量1142万人次。四是高水平完成2021年扬州世园会和徐州园博会北京园建设,展现了首都特色和首善标准;荣获第十届中国花卉博览会组织、团体、室外展园奖、室内展区四个特等奖和422个展品奖共计426个奖项,展示了首都花卉园艺科技实力和文化底蕴。

(七)园林绿化治理能力实现新提高。一是深化改革工作扎实推进。全面推行林长制改革,市委市政府印发全面建立林长制实施意见,制定7项配套制度和“林长制+检察”工作机制,基本建成“一长两员”网格化资源管理体系;建立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林长制责任体系,明确各级林长1万余人,形成了各级党委政府保护园林绿化资源的长效机制。全面完成事业单位改革,局属单位由33个精简至22个,公园管理中心及所属事业单位由17个精简至15个,优化了事业单位布局结构,提高了管理效能。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规范检查单标准,精简非必要检查单25个,提升审批网办深度,实现“不用跑、不见面”审批;18个审批事项实行告知承诺制,实现立等可取、现场办结;多个审批事项时限缩短30%。加强施工企业信用管理,规范招投标市场秩序,对施工企业实施全覆盖检查,全市553个在建工程施工质量明显提升。加快行政执法改革,除东城、西城、石景山外,各区成立行政执法专项队伍,落实专项编制209人,完善了与监察执法、刑事司法的衔接机制。市委市政府印发林长制、新型集体林场等一系列重要改革文件,会同相关部门制定了绿隔地区公园建设管理、完善农村集体林地管理、平原生态林养护管理等政策文件。二是政策法规体系不断完善。编制完成森林资源保护管理条例等3项法规立法调研,北京市种子条例(草案)通过市人大三次审核;开展依法行政四清一提三年行动,制定禁止猎捕陆生野生动物实施办法等一系列园林绿化法律法规配套制度。规划管理不断加强,印发园林绿化专项规划、湿地保护发展规划,编制完成园林绿化高质量发展、太行山国家森林步道(北京段)、潮白河国家森林公园、全市森林步道等一系列专项规划和行动计划。三是科技支撑不断强化。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开展城市生态功能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技术研究6项,制订各类标准41项,打造国家林草科技创新平台11个,推广新优植物品种426个,推动10项科技成果落地转化,印发高质量发展技术导则、“揭网见绿”简易绿化技术指南。推动节水型绿地园林绿化建设,建成一批园林绿化废弃物科学处置、垃圾分类、湿地恢复、植物景观应用示范区,完成园林绿化土壤环境监测评估报告。开展杨柳飞絮综合防治,高发区飞絮同期减少25%。加快园林绿化生态系统监测网络建设,新建生态监测站点13个,创新提出“森林体验指数”。国际合作深入推进,建成十三陵生物多样性恢复、怀柔近自然森林经营等3处国际合作基地,雾灵山自然保护区成为全市第二个联合国森林文书履约示范单位。与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开展了多渠道交流合作,配合外交部完成140余家在京使馆植树和参访活动。四是信息技术赋能智慧园林建设。搭建资源管理、指挥调度、公众服务三个管理平台,园林绿化大数据接入市领导驾驶舱,一张图、感知监测一张网不断完善;建成200家公园游客监测应用场景,海淀、玉渊潭等20余家公园开展了5G 、AI场景应用试点。

(八)全面从严治党取得新成绩。一是按照中央和市委部署,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制定学习教育工作方案,确定“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171项,特别是养老保险移(入)库工作,解决了2100多名干部职工后顾之忧,化解了历史遗留问题。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讲话精神、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学习研讨,6个指导组对局属单位学习教育进行全程督导,全系统411个党支部召开了专题组织生活会,17名局级领导干部、349名处级领导干部、4436名党员参加。组织全行业党员干部开展“党在我心中”主题征文等一系列庆祝活动,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二是进一步压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制定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清单,认真开展个人事项填报;落实党的组织工作路线,强化忠诚、干净、担当的用人导向,配强局属单位领导班子,加大优秀年轻干部使用力度,配备“80后”正处职干部4名,优化了干部队伍结构。制定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工作细则;在事业单位改革中,同步调整设置基层党组织23个。三是坚持把纪律挺在前面,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坚持“以案为鉴、以案促改”,召开局(办)系统领导干部警示教育大会;健全完善巡视巡察反馈问题督促整改工作机制,制定巡视巡察问题整改工作实施办法;坚持问题导向,对执法大队、北海公园等12家单位开展了政治巡察。四是严格落实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工作部署,持续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围绕办公楼宇、重点人群、公园景区、施工现场、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等重点领域,从严从紧抓好各项疫情防控措施,加强中高风险地区有关人员和境外回国人员排查,加密管控,实现了局(办)系统“零感染”的目标。

二、2022年工作计划

2022年工作的目标是:全年新增造林绿化15万亩、城市绿地200公顷。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4.8%,平原地区森林覆盖率达到31.4%,森林蓄积量达到2800万立方米;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9.1%,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6.89平方米,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达到88%。

(一)服务核心功能,全力做好重大活动服务保障工作。一是全力做好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环境服务保障工作。紧紧围绕冬奥赛时景观保障、疫情防控、防火防虫、文化推广、果品供应五个方面做好冬奥会赛时各项服务保障,完成好在市属公园内举办的各项活动。要在1月中旬之前,全面完成“五区四线三周边”的景观提升,天安门广场、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等重要节点10处主题花坛的布置和各区重点保障区域百处景观节点的设置工作;要加强赛区周边、交通联络线沿线森林绿地、湿地等生态空间景观提升和维护,确保赛时景观效果;扎实开展赛区外围森林火灾防控工作,严格落实森林防火“护航北京冬奥”专项行动方案,强化风险点监控管理、排查治理林区火灾隐患、严厉打击违规用火行为。二是全力做好党的二十大景观环境保障工作。按照全市部署,抓紧制定景观环境保障方案,以“精精益求精、万万无一失”的精神,精心组织、细致谋划,全面提升重点区域、重要道路的绿化品质,营造优美大气的景观环境,充分展示新时代大国首都的崭新风貌。高质量完成好“五一”、“十一”、“9.30”烈士纪念日等一系列重大活动、重要节日的服务保障任务。三是全力做好中央领导、共和国部长和将军、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领导等重大植树活动的组织协调和服务保障工作;完善五级义务植树基地体系,建立“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基地和纪念林电子数据档案库,科学规范管理纪念林。

(二)全力攻坚克难,确保新一轮百万亩造林圆满收官。2022年是新一轮百万亩造林的收官之年,高质量完成今年的任务对于落实城市总规确定的生态空间布局、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意义重大,大家一定要提高站位,攻坚克难、全力以赴。根据造林地块选址情况,全年计划完成造林绿化15万亩,涉及项目136个。一是聚焦重点区域和重要节点,不断完善绿色空间布局。在核心区、中心城和城镇,围绕服务保障首都核心功能,充分利用疏解腾退空间,新增绿地200公顷,重点建设城市休闲公园26处、城市森林3处,新建口袋公园和小微绿地50处,使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提高到88%。结合城市更新,实施核心区庭院绿化,种好“院中一棵树”,建设前门西大街、崇文门外大街等林荫路20条。在平原地区,围绕城市副中心、回天地区、南中轴等重点区域,通过填空造林、连接连通原有林地、公园、绿地等资源,构建大尺度的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实施绿化建设9.31万亩。重点突出绿隔地区公园环建设,持续推进奥北森林公园二期、南苑森林湿地公园、温榆河公园等重点公园建设;扩大新城公园绿地面积,建设顺义“千亩银杏园”、昌平生态公园沙河片区;结合落实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推进美丽乡村绿化美化,建设村头片林和村头公园100处。在生态涵养区,统筹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加大生态廊道连通和废弃矿山修复力度,实施生态修复6.44万亩。在市域范围,结合“疏整促”专项行动,实施“留白增绿”533公顷、“战略留白”临时绿化445.5公顷。二是聚焦高质量发展,不断提高生态系统的联通性和稳定性。严格落实科学绿化意见,在地块选择上,统筹林、田、水生态空间,正确处理严守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耕地保有量和耕地保护空间的关系,利用好“国土三调”确定的林地范围,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在施工设计上,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选择乡土、长寿、抗逆、碳汇能力强的植物种类,构建复层、异龄、混交结构;加大裸地生态治理,使用多年生宿根花卉,林下优先种植花生、大豆等油料作物,提倡推广中草药等经济作物;严格执行施工设计方案三级审查制度,将森林城市、海绵城市、碳中和等新理念新技术有机融合到方案中,确保施工设计方案质量水平;在建设管理上,统筹造林绿化与湿地建设,因地制宜开展动物栖息地、小微湿地建设,为野生动物和鸟类栖息创造条件;在园路建设、微地形堆筑、护坡处理中优先利用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产生的再生骨料及衍生品;加强园林绿化施工扬尘管控,强化渣土运输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使用管理。三是聚焦关键时间节点,全面加快手续办理和工程建设进度。总体上要按照6月底前完成栽植主体任务,安排时间,倒排工期。1月底前完成施工设计方案审查,3月底前完成所有项目施工、监理招投标等全部手续办理,土地流转和拆迁腾退完成95%以上。4-5月份大规模开展春季造林,6月底前完成绿化栽植主体任务。各区要加快项目审批进度,规范项目管理,确保高效推进造林绿化。要认真总结新一轮百万亩造林绿化的经验、做法和成效,采用多种方式宣传展示造林成果。

(三)提高碳汇增量,精准提升森林绿地湿地生态功能。一是加大山区森林经营管理力度。以目标树近自然经营为核心理念,加快退化林分修复、优化森林结构、提高森林生态系统质量,启动“林下补栎”行动,实施山区森林经营70万亩。重点对侧柏等过密林分加大疏伐力度,建设各类林分经营示范区30处,创新森林经营林木采伐管理机制,提升森林经营水平。发挥山区生态林管护队伍作用,加大巡查力度,及时清理枯死树、濒死木、林地垃圾等,提升林地生态景观。二是精准提升平原生态林质量。以“调密度、补幼苗、沃土壤、防病虫、丰物种”为经营主要措施,完成林分结构调整10万亩,繁育及补植补种栎类、榆树、皂荚、元宝枫等乡土长寿树种幼苗100万株;推进园林绿化废弃物粉碎堆肥还林,实现“落叶化土、枯枝还田”,建设综合经营示范区50处、生物多样性保育小区100处。借鉴国内外城市森林培育经验,探索划出部分禁止或限制进入区域,保留原始生态;在人为干扰较少的城市森林,推进自然带建设,建设20处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示范区。加大养护管理日常监管、综合检查力度,坚决杜绝废林废绿和弃管失管现象的发生。三是全面提升绿地精细化养护管理水平。以“补短板、强弱项、促提升”为目标,加强裸露地治理,大力推广乡土、节水、耐踩踏植物,抓好野草、落叶的管控。建立完善行道树管理台账,对行道树健康状况进行评估,持续做好治理空树坑、枯死树、有害生物、绿地跑水等群众反映问题的整改。关注老旧小区改造绿地保护提升,制定相关技术标准,开展居住区树冠遮光、过度修剪及危险树木清理整治。建设节水型园林,加大中水利用。提高绿地管护水平,优化绿地动态管理考评系统,建立审批项目批后监管平台,推广绿地标准化管护。四是全面加强湿地保护,制定湿地保护修复三年行动计划,利用河湖湿地、雨洪调蓄、污水处理等水源,加快推动湿地公园、多功能小微湿地建设,提高湿地保护率。

(四)坚持生态一体,持续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一是全面落实城市副中心控规、支持副中心高质量发展意见,围绕建设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通州区与北三县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加快园林绿化建设,不断完善副中心生态格局,完成造林绿化1.5万亩。在副中心范围内,新增绿化60公顷,重点推进路县故城遗址公园二期、行政办公区二期等绿化建设任务,实施乐成公园、宋庄格拉斯代征绿地建设,完成张家湾公园三期绿化任务。在副中心外围,新增造林绿化1.4万亩。加快推进潮白河国家森林公园等重大任务和重点项目的落地,做好国家级植物园、通燕运动健身园、潮白自然教育园建设前期准备工作,积极推进六环公园相关工作。二是落实国家“双重规划”,积极开展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总结工作,按要求适时启动北方防沙带建设;以密云水库周边绿化为重点,启动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实施15万亩林分改造和质量提升。积极谋划国家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项目。三是持续支持张家口和承德坝上地区实施植树造林和森林精准提升工程,全面完成植树造林100万亩,森林精准提升109万亩任务。进一步完善京津冀生态保护联防联控机制,加强林业有害生物、森林火灾、野生动物疫源疫病区域联防联控,重点支持环京周边54个区县共同开展松材线虫病、美国白蛾等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防治,做到无缝衔接,支持雄安新区实施飞机防治42架次,推动形成京津冀生态防控一体化格局,推进信息共享、资源共保。

(五)加强资源保护,切实守护好首都的绿水青山。一是全面提升森林灾害防控能力。加快推动森林防火数字化、智能化,建立“防火码、卫星遥感、航空巡护、视频监控、地面巡查”五位一体森林防火体系;各区要加大对区、乡镇森林防火视频监控指挥管控平台建设,确保全市森林防火视频监控四级管控平台互联互通,实现监测预警一张网;加大引水上山以水灭火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完成全市森林火灾风险普查和林区输配电风险隐患专项排查整改。全面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制定加强林木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指导意见,加大对松材线虫病的监测与普查,实施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五年攻坚行动,确保松林资源监测全覆盖;做好美国白蛾、红脂大小蠹等检疫性林业有害生物的监测巡查和预报预警,特别是对越冬代和今年第一代美国白蛾做到统防统治,严防重大生物灾害;开展好林业有害生物普查。二是切实承担起园林绿化资源保护主体责任。对接“国土三调”数据,编制市区两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2021-2035年)。目前,市级数据对接工作已经完成,与市规自委建立了长效工作机制,各区要主动与区规划分局对接,建立资源数据库,抓紧开展林草湿园地类中差异图斑调查取证,开展各类资源专项分析,研究提出资源调整落实意见,尽快制定不同类型资源的管理办法和政策措施,保护好来之不易的园林绿化成果。深刻汲取“广州市大规模迁移砍伐树木问题”的教训,加大资源保护督查力度,持续推进森林督查、资源审计等发现问题的整改,建立督查整改闭环管理体系。全面完成绿地认建认养和公园配套用房出租专项整治问题整改。做好行政审批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监管。严格落实园林绿化资源监测制度,统筹各类监测资源,建立统一规范的监测体系,构建资源监测大数据平台,完成资源年度综合监测任务。科学保护古树,完善保护措施,全面开展濒危古树名木抢救,不断改善提升古树名木生长环境;创新保护模式,积极开展古树名木主题公园、保护小区、古树街巷、古树乡村等建设;抢救性收集好古树名木、珍稀濒危林草等珍贵种质资源。三是突出生物多样性保护。建立生物多样性保护政策、制度、标准和监测体系。以编制园林绿化行业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为统领,统筹编制自然保护地体系规划、市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野生动物栖息地规划等专项规划,制定本市第一批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名录。严防外来生物入侵,开展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加大极度濒危野生动植物保护力度。加强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做好野生动物救护工作。在野生动物大规模迁徙等时间节点,加强野生动物交易执法,加大联合检查和专项打击力度,严厉打击非法猎捕、采集、运输、交易野生动植物及其制品等违法行为。四是加快推进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开展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勘界立标、确权登记、资源保护、成效评价等工作,推进风景名胜区整合优化。建立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监管机制。按照《国务院关于同意在北京设立国家植物园的批复》精神,加快启动国家植物园总体规划报审,按规划积极推动国家植物园后续建设。

(六)坚持生态惠民产业富民,不断提升市民绿色获得感。一是加快提升公园绿地服务功能。结合体育公园建设,开展西城玫瑰、海淀玲珑等30处全龄友好型公园提升改造,提高绿化品质,增加体育健身、无障碍等基础设施;增加郊野公园服务、休闲、体育等设施,提升市民的体验感和公园综合功能。推动构建公园游憩体系,新增绿道80公里、试点建设森林步道100公里,因地制宜,拆除公园绿地间围栏、围挡,推进城市慢行系统与滨水道路、园林绿道连通融合。扎实开展公园疫情常态化防控,持续推进文明游园整治专项行动,不断提升游园环境;进一步完善公园分级分类管理制度,研究制定公园分类分级管理定额标准。推进全市公园智慧化管理。二是加快推动绿色产业转型升级。统筹推进全市园林绿化产业发展,制定促进首都都市型现代园林绿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意见;保护利用好古老果树资源、“京字号”果品,建设老北京水果示范基地15个;实施高效节水果园灌溉工程1.27万亩,持续推进果园土壤监测,促进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加强种业创新,新建国家重点林木良种基地和种质资源库3644亩,大力推动北京自主知识产权花卉新品种、乡土植物成果转化。统筹做好果花蜜消费季、“五节一展”花事活动。落实全市促进林下经济发展意见,新发展林下经济20万亩。健全完善食用林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三是加快完善生态惠民政策。调整山区生态林管护补偿、生态效益促进发展两个机制,提高森林健康经营资金比例,探索研究对重点生态区域生态林实行精准化、差异化补偿;制定湿地、经济林生态补偿政策,推动完善农业政策性保险对果树等园林绿化产业的覆盖。制定发展新型集体林场、促进林下经济发展相关配套制度,建设新型集体林场示范点30个。各区作为新型集体林场、促进林下经济发展两项改革制度的责任主体,要加大政策、资金整合力度,落实好支农惠农政策,推动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严格落实新一轮百万亩造林、平原生态林养护用工保障本地农民就业政策,建立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参保台账,全面落实好退耕还林后续政策。四是加快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全力推进通州、怀柔、密云、石景山、门头沟、房山和昌平7个符合申请条件的区做好国家森林城市考核验收准备工作,朝阳、丰台、大兴年内全部达到国家森林城市标准。各区要围绕不同主题打造独具特色的创森品牌,展现首善之区的创森特色。持续开展群众性绿化美化创建,创建首都森林城镇6个,首都森林村庄50个,创建花园式街道、社区、单位80个。五是扎实推进生态文化建设。围绕“三条文化带”和中轴线申遗,有序推动颐和园、社稷坛、天坛等腾退区域环境整治,全力推进颐和园长廊彩画等重大古建筑修缮项目,抓好园林绿化资源内革命文物片区保护传承,持续开展“园说”等系列展览,推动文创产品创新发展。积极推进太行山森林步道、长城文化带绿道体系建设,做好长城、大运河两个国家文化公园涉及园林绿化建设任务。高水平筹备好第九届国际樱桃大会,全力做好第十三届徐州园博会、第十四届中国菊花展、香港花卉展等参展工作,充分展示首都园林绿化文化魅力。六是加大生态文化产品供给。持续办好森林文化节、“爱绿一起”等品牌文化活动,推进碳中和知识进百园;充分发挥100余家园艺驿站和一批首都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基地作用,开展3000场以上生态文化活动。做好北京生态礼物宣传推广工作,筹办好第三届北京国际花园节、市民菊花大赛等活动。加大园林绿化文史资料收集利用,积极推动局属单位编史修志。

七)坚持改革创新,不断提升园林绿化治理能力。一是扎实推动重点改革任务。全面落实林长制实施意见,各区要进一步完善林长制配套制度,健全目标责任体系;制定各级林长年度督查考核实施细则,完成年度考核工作。要充分发挥各级林长制办公室协调调度作用,积极落实各级林长巡林职责,做好市级林长巡林调研方案制定、调研发现问题督查整改等工作。按照全市“三长联动,一巡三查”工作要求,加快建立“一长两员”网格化管理体系,以“林长制”促进“林长治”。围绕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做好重点区域园林绿化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委托代理机制试点工作,编制国有森林资源资产管理报告。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强树木审批权限下放后的监督管理,扩大审批事项电子证照实现比率;市、区同步推动企业信用、招投标和工程质量一体化监管,有序规范园林绿化建设市场。二是不断完善政策法规体系。持续推动森林资源保护管理条例、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造成损失补偿办法、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条例的修订和立法,按照依法行政“四清一提”三年行动计划,抓紧完善园林绿化相关法律法规配套制度,研究制定郊野公园分级分类、生态公益林管理办法。抓好接诉即办条例的实施,推动未诉先办,做好群众关注高频问题的解决。落实新版城市总规,做好区级园林绿化专项规划编制工作。三是强化科技支撑。围绕园林绿化高质量发展,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常绿阔叶树培育、土壤质量提升等一批关键技术攻关,启动“百项地标”工程,研究制定生态系统监测、留白增绿养护管理、林荫路建设等一批标准规范。围绕提升碳汇能力,印发园林绿化增汇减排工作指导意见,完善绿地和湿地碳汇计量监测体系,完成全市林地绿地碳储量及碳汇能力测算;加强与国家碳交易体系的衔接,规范开展全市林业碳汇交易。大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建设科技成果推广基地10处,加强工程中心、创新联盟、科研基地等科研平台的管理,积极推动“产学研用”一体化建设。鼓励科技人才下乡、乡土专家示范带动,推广新优科技成果,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四是推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5G等信息技术与园林绿化深度融合,建设林长制综合管理平台,加强园林绿化各类数据分析及融合应用,以数据驱动“智慧园林”建设。建立健全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制度,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五是加强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严格落实“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责任,扎实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和安全风险评估,做好沙尘暴天气预警预测和极端天气应对工作;全面加强公共安全和应急管理,确保重大活动和重点时期全市园林绿化行业安全稳定。

(八)强化政治建设,大力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一是全面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习,进一步深化对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成功经验的认识,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牢记“国之大者”,不折不扣落实好党中央和市委的决策部署,传承好党的优良传统、成功经验,更好推动工作。今年,大事多、喜事多,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和党的二十大将陆续召开,全系统要把迎接二十大、宣传二十大、贯彻二十大作为重大政治任务,紧密结合园林绿化工作实际,全力抓好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工作。二是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全系统各单位要切实扛起管党治党政治责任,抓好党建各项工作。全力做好市委巡视整改工作,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全面落实蔡奇书记在全市领导干部警示教育大会上的讲话精神,认真分析查找园林绿化重点工程任务中的廉政风险点,制定管用的防范措施,管住关键岗位、关键人,管好关键事、关键环节,确保不发生违规违纪问题。要深化运用“四种形态”,严肃执纪问责。三是认真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守好阵地、管好队伍。全系统各单位要坚持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的原则,对行业重点和民生热点问题主动发声,正确引导;加强网络意识形态阵地的管控,对涉及行业敏感和突发舆情及时做好应急联动处置,切实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四是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市委相关措施要求,持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决防止“四风”问题反弹回潮。各级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大力改进政风行风和干部队伍作风,切实提高推动工作、狠抓落实的能力。

分享:

便民服务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