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老版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市园林绿化局”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

北京新一轮百万亩造林任务超额完成
字号:   
2022-07-21 15:34:00 来源:北京市园林绿化局(首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

  6月27日,中国共产党北京市第十三次代表大会开幕。报告提出,过去5年,北京坚持大尺度绿化,截至目前,五年造林绿化面积已达100.8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4.6%。未来,北京将不断扩大绿色空间规模,除核心区外各区全部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建设生物多样性之都。

微信图片_20220627104602_副本.jpg

  2017年,党中央国务院批复《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明确提出要坚持生态空间山清水秀,大幅度提高生态规模与质量,构建多类型、多层次、多功能、成网络的高质量绿色空间体系。

  2018年启动的新一轮百万亩造林绿化工程,充分利用疏整促腾退空间,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融合生态资源,构建生态网络,提升生物多样性,助力绿色惠民,实现从"绿起来"、"美起来",到"活起来"的转变,是首都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生动实践。日前,新一轮百万亩造林工程刚刚收官,超额完成任务,这也是首都园林绿化5年来发展的缩影。

  统筹城乡大地,用林海锚固首都生态格局

  夏至时节,记者来到温榆河公园这座被称为"京城最大绿肺"的网红公园。徜徉园区,这里不仅有健走步道、野花树林、湿地湖泊、小桥游鱼,还有书屋、梯田和沙滩,市民在林间漫步,在沙滩嬉戏,格外惬意。

  "造林"并非只是单纯种树,融合了湖泊、草垫、沙滩和精美书屋的温榆河公园示范区,就是新一轮百万亩造林绿化工程的"代表作"。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色惠民"一直是百万亩造林绿化工程的目标,如今品质融入了绿色。

  "第一轮百万亩造林时,大尺度地块不难找,好造林也易成活,工程量相对小。"北京市园林绿化局二级巡视员王小平说,在新一轮百万亩造林工程中,如何找到恰当的增绿空间是头一个挑战。

  是否能够、是否舍得腾出土地开拓生态空间,考验着城市的智慧。

  新一轮造林工程,和2017年起实施的"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联动,为疏解后留下的空白"补绿"。2平方公里的温榆河公园示范区,是利用疏整促腾退空间造林的典型。这里原来是朝阳区孙河乡,漫天扬沙的砂石场遍布,洗砂机、碎石机轰鸣。随着砂石场的疏解,此前衍生的出租大院、废品回收站、废机油窝点一一清退。堆得像小山一样高的砂石堆料和瓦砾清除后,大片的绿林在这片空地上扎下根来。

  "示范区所在位置,原来是沙子营村,这里产沙子。我们眼前的这个湖,以前就是一个相对下凹的地方,我们随形就势建了一个湖。"温榆河公园副经理栾鸣说,湖水经过湖心岛多层净化后流入下游。

  2020年秋,温榆河公园示范区率先开园。巧妙利用采砂造成的凹坑地形,使之成为碧蓝色的景观湖,芦苇苍茫,水鸟翩跹。拆迁村庄留下的建筑垃圾经过再利用,成为公园生态岛屿的滤料和道路透水砖。公园的湿地及水生植物将流经的清河、温榆河河水过滤净化为地表水四类标准,洁净清澈地流向下游的城市副中心。公园中密林、疏林、滩涂、草地、水塘等不同生态环境,满足了各种生物的生存需求。

  除了优美的生态环境,温榆河公园还探索了新时代造园的手法,将运营活动植入公园建设过程中。"一些自然课堂和朝阳区青少年教育基地在公园挂牌,我们举办了很多科普和休闲活动,公园一开园就充满了生机和活力。"栾鸣说,周末高峰时,示范区日接待市民2万多人。

  但其实温榆河公园的总体规划面积30平方公里,涉及昌平、顺义和朝阳三区,包括提升整合的旧有公园和新建公园。目前一期正在建设中,规划面积6.25平方公里,已部分开园,预计今年9月全部开园。按照计划,二期将在年底开工,2024年具备开园条件。而全部建成之时,这个位于奥森公园东北方向的郊野公园,将成为更多市民的休闲度假胜地。

  "首都园林绿化绿起来、美起来、活起来的背后是用起来。"王小平说,结合百万亩造林建设的公园,考虑了市民休憩、健身、教育需求,推动健身步道、森林步道等建设,配套做好大众健身、科普展示等服务设施,提升了市民的绿色获得感。去年,超过4亿人次的市民来到公园绿地,享受绿色福祉。

  造林精细考量,城市森林寄托居民"乡愁"

  从温榆河公园一路向南,来到北京的西南五环,就到了地处一道绿隔地区的大兴区旧宫城市森林公园。在这里,柿树、山楂、海棠结出鲜美的果实,四季晨昏,总能看到叽叽喳喳的鸟儿在林中取食。紫丁香、紫菀等蜜源植物散发着芬芳,招引蝴蝶、蜜蜂穿梭飞舞。大兴区园林绿化局四级调研员任贵平说,为了留住村民"听得见蛙声、闻得见稻香"的乡愁,这里还种植了2亩水稻。

  大兴区旧宫镇副镇长郑丹谈道,公园所在位置以前是旧宫南街的几个村子和工业大院,随着北京城镇化的推进,在北京新一轮百万亩造林绿化工程的契机下,这里拆迁腾退后建成了城市森林公园。

  "现在,公园北门外还是一片工地,主要建设的是旧宫南街4个村的回迁房。居民入住以后,公园将为大家的生活、休闲提供更多便利。旧宫城市森林公园在期待着大家的到来!"郑丹说。

  在公园里有不少记载乡愁的细节。园内西北角2棵树龄在50年以上的大杨树,就是原址集贤村的见证。40多棵野生榆树不仅被保留下来,园区还特地打造了一处"榆树岛"景点。

  可以说,温榆河公园和旧宫城市森林公园,是2018年启动的北京新一轮百万亩造林绿化工程的缩影。

  五年来,北京新增城市绿地3966公顷,相当于增加了6个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的绿色空间,绿化隔离地区新增造林绿化85平方公里,筑成了两道厚实的绿色"城墙",平原地区万亩以上的绿色空间已达30处,千亩以上绿色空间达260处,实施浅山生态修复46万亩。在京津保过渡区,持续打造森林屏障,新增万亩以上绿色空间10处,打通了大运河、潮白河、永定河三条区域性河流生态廊道,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贡献力量。

  "两轮百万亩造林绿化建设,使北京城市平原区的森林覆盖率从14.58%实现倍增达到了30%以上,补齐了与世界城市存在的生态资源总量的短板。"国家林草局城市森林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主任王成谈道,百万亩造林绿化建设,使森林更加紧密地融入城市生态空间,热岛强度降低,使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和功能性进一步增强,形成了以大板块森林为主,骨干生态廊道相连的生态网络,为本地野生动植物栖息提供了重要的生态空间和活动场所,让城市更加生机盎然。

  王小平介绍,高质量造林绿化,进一步增强了森林、湿地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全市森林服务价值年均新增58.05亿元,森林碳汇量年均增加228.22万吨,相当于能中和76万辆私家车1年的碳排放,约占到全市私家车总量的16%,为首都实现"双碳"释放了全新的绿色动能。

  下一步,北京将持续开展《北京市园林绿化落实"双碳"目标 推进增汇减排工作指导意见》的制定发布,提出到2025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5%,全市森林蓄积量较2020年增加400万立方米,全市森林资源年碳汇量增加到1000万吨的阶段性目标。

  未来五年,首都园林绿化将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面推行林长制,统筹山水林天湖草沙系统治理,科学实施国土绿化,增强生态系统功能和生态产品供给能力,提升生态系统碳汇增量。

  高质量植绿,优化生态系统促万物共生

  "新一轮百万亩造林不但要让北京绿起来,美起来,也要活起来。不是单纯刨坑种树,而是要再造生机盎然的生态系统。"王小平形象地说,"我们希望,通州的兔子能一路跑到延庆去。"

  这只兔子需要什么?

  首先,要有互联互通的森林绿地。其次,还要有舒适的近自然环境。

  森林不仅为人服务,也是小动物们可以自在栖息、迁徙的乐园。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新理念让森林变了样子。

  新一轮百万亩造林绿化建设,在植物选择上坚持"乡土、长寿、抗逆、食源、美观"十字口诀,更多栽植方便野生动物取食的食源植物,实现了对野生动物的"特别优待",营造林成片、水相连的完整绿色空间,实现从植树向"植森林"的转变,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城市森林,正是这一工程的"代表作"。

  从喧闹的街道步入西城常乐坊城市森林,就好像进入一个树影婆娑的世外桃源。这里没有成行成列、整齐划一的方正树林,也没有硬邦邦的水泥马路,映入眼帘的是由侧柏、白蜡、银杏等乡土乔木组成的森林群落,脚下则是乡土地被马蔺草汇聚的紫色花海。一截平放的树桩就是游客天然的座椅,旁边紧挨着的是树枝、竹筒、瓦片等搭成的"昆虫之家"。漫步在公园中,树上有鸟、草下有虫,迎面而来的是大山深处特有的清风,享受到的是"不出城廓而获山水之怡"的野趣。

  这些如荒野一般的"自然带"镶嵌在公园绿地中,面积相对较大且拥有良好的连通性,避免人为干预,促进自然演替,为野生动物保留栖息空间和必需的食物资源。

  近年来,北京的百万亩造林绿化、湿地保护、城区绿化等工作,都将动物"居民"的吃、住、行需求纳入考量。无论在城市还是郊野,让市民们赏心悦目的葱茏绿林和波光闪动的湿地,也在滋养着动物们。绿色与人文交织的北京,上演着一幅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面。

  监测、科研、救护、营造栖息地、出台京版保护条例……随着野生动物保护力度不断加大,北京已成为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大都市之一,近600种陆生脊椎野生动物在我们生活的城市中栖息繁衍,这也是北京绿色发展理念的生动体现。

  据统计,在新一轮百万木造林绿化建设中,共营建生物多样性保育小区295处,小微湿地491处,本杰士堆2200处,设置人工鸟巢5027个,昆虫旅馆1338处,配植食源蜜源性植物120万余株。

  市园林绿化局生态保护修复处处长王金增说,如今北京的绿化建设已经不仅仅考虑景观和绿化效益,更加重视提高生物多样性,更加聚焦实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今后绿化造林的方向是什么?王小平说,作为新时期的首都重大生态工程,新一轮百万亩造林绿化建设围绕城市总规确定的"一屏、三环、五河、九楔"市域绿色空间结构,实施留白增绿、规划建绿、生态修复,用新造森林将原有的"生态孤岛"融会贯通,形成互联互通的大尺度森林生态系统。

  未来五年,北京计划建立生物多样性保护政策、制度、标准和监测体系,统筹编制自然保护地体系规划、市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野生动物栖息地规划等专项规划,制定北京第一批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名录。届时,全市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护率将达到95%,将有越来越多的野生动植物在首都"安家落户"。

  诠释绿色惠民,助力打造和谐宜居之都

  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既体现了我们党对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规律性认识的不断深化,也顺应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热切期待。首都园林绿化建设的硕果,理应成为全民共享的绿色福祉。新一轮百万亩造林绿化建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森林种进城市,让生态走进生活。

  五年来,建成东城新中街、西城广阳谷等城市森林56处,新建朝阳百子湾、石景山新安等休闲公园181处,建设口袋公园、小微绿地460余处。既注重大尺度森林建设,也注重见缝插绿的小微绿地、小微森林、村庄公园等细碎空间的利用,促进了平原区森林、绿地、湿地等绿色空间与居民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的进一步融合,拓展了绿色空间体量。

  在公园建设中,充分考虑市民憩、健身、教育需求,推动健身步道、森林步道等建设,配套做好大众健身、全民体育、科普展示等服务设施,不断提升市民绿色获得感。全市还新增村头片林290处,六环以内树冠覆盖率由2013年的36.24%持续提升,2020年迈入树冠覆盖率40%行列,城区和乡镇林荫覆盖更加均衡,人居环境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老百姓身边的绿色多了,去公园逛绿地去山区成为一种时尚。去年,老百姓去公园逛绿地的次数超过了4亿人次。"王小平说,城市对绿地的需求也创造了许多新的就业机会,比如自然教育、森林疗养、零碳音乐会等等,而在造林绿化建设、平原生态林养护等重点林业建设管护项目中,共计吸纳就业近8万人。

怀柔城南森林公园1_副本.jpg

  2012年启动的平原地区百万亩造林工程,结束了北京"有城无林"的生态状况。2018年,新一轮百万亩造林绿化工程开始续写北京的绿色篇章。大尺度森林建设和见缝插"绿"相结合,让森林走进了城市。可以期待的是,除了一串串镶嵌在环路的"绿项链",未来一张翠意盎然的"绿网"将在北京舒展开来,给市民带来连贯的、触手可及的绿色。

文/魏瑶  

摄影/何建勇

分享:

便民服务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