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老版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市园林绿化局”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

修缮补创,维以不永伤
字号:   
2013-06-19 18:05:00 来源:首都园林绿化政务网

  北京湿地保护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由于气候连续干旱、人口持续增长、城市建设的迅速发展,以及人们在生产生活中对湿地资源的过度需求,北京的湿地目前依然面临退化和减少的威胁,由此导致湿地的生物多样性、涵养水源、贮蓄洪水等生态功能逐渐下降。终于,北京醒悟了,开始为这片我们赖以生存的湿地加以治疗……

  (一)恢复湿地,唤醒湿地野性    

  进入新世纪以来,北京市加大了对湿地的保护和恢复力度。以湿地生态基质和湿地植物种植代替混凝土砌筑和人工草坪护岸,栽种湿地植物,恢复湿地植被和野生动物栖息环境,为水鸟等湿地生物提供生存繁衍的栖息环境;采用自然生态的恢复方法,弱化湿地中的人工痕迹;逐渐拆除湿地保护区、湿地公园中的废弃建筑物,清除污染源,合理配置湿地植物,采用乡土植物物种,使植物群落的物种的组成与湿地环境的自然演替过程相符合。

  通过采取有效的湿地恢复措施,如今北京周边的湿地植被茂盛,野生动物数量明显增加,湿地已成为各种鸟类的“天堂”和“乐园”,苍鹭、白鹭、天鹅等水鸟已在北京野鸭湖、汉石桥等湿地自然保护区中安家落户和繁衍后代,它们或盘旋鸣叫于碧水蓝天,或栖息在芦苇丛中,或行走觅食于水边滩涂上。昔日引以为豪的众多湿地在人们的热盼中,正一天天、一点点地苏醒过来。可以说,湿地恢复措施使得湿地的美化环境、净化水质、调节气候及维持生物多样性等生态功能得到明显改善和加强,北京湿地又重新恢复了盎然生机。

  (二)研究探索,助力湿地恢复    

  湿地恢复的目标是恢复湿地原有的生态功能,发达国家早在20 世纪70 年代就开始了退化湿地恢复研究。我国的湿地恢复研究起步较晚,多集中于湖泊湿地与河流湿地恢复。进入新世纪,我国湿地生态恢复工作有了较大发展,在不同地区建立了湿地生态恢复示范区,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

  北京湿地退化现状早已引起湿地学者们的关注,他们以专业所长,走进湿地,关注着湿地。北京先后立项完成了“北京湿地资源监测与评价研究”“北京湿地生物多样性研究”“北京湿地保护与恢复对策研究”“北京市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与恢复关键技术研究和示范”等研究课题,推动了北京市湿地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为北京市湿地保护、恢复和管理提供了坚实的科学依据。特别是“北京市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与恢复关键技术研究和示范”,针对北京湿地生态现状,开展了退化湿地恢复中的关键技术研究,并在海淀、延庆、顺义等地建立了湿地恢复示范基地,为北京市全面开展湿地恢复工作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此外,北京市先后组织开展了两次湿地资源调查工作,通过调查确定了北京市湿地面积、湿地动植物种类及分布等状况,绘制了湿地分布图,并建立了湿地资源本底数据库。这些工作都为北京湿地保护和恢复工作提供了有效支撑。

  (三)交流合作,聚焦北京湿地
  随着经济和技术的快速发展,北京市利用学术会议、培训班、讲堂、专题报道、论坛、座谈等多种形式搭建起了较为完善的湿地保护与管理的交流平台,并能够切中热点共同解决湿地保护与恢复中的实际问题。通过媒体搭载,实现人们之间面对面地或者利用传媒点对点地进行交流,达到全民参与保护和管理湿地的目的。2011年,北京市成立了“北京湿地中心”,对提高政府部门依法、科学、民主决策水平,发挥首都科研力量雄厚、人才集中、智力密集和国际交往中心等优势具有重要意义,实现了在湿地科学研究、教育培训、对外合作、国际交流、学术研讨和技术推广等方面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促进了北京湿地保护能力和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完善,与湿地有关的观鸟网、湿地网等网络信息平台的构建拉近了人们之间的距离,使得人们不出家门也能够实现管理湿地的愿望。通过这些平台的搭建,实现了北京市全社会多方纳谏,共同保护湿地的目的。另外,作为开展湿地资源监测基础的湿地资源调查监测网络推动了北京市湿地监测信息的采集、上报以及对外交流,促进了湿地健康状况实时对外公布。

分享:

便民服务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