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园林绿化局2025年市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及重要民生实事项目三季度进展情况
| 序号 | 任务名称 | 任务来源 | 进展情况 |
| 1 | 用好腾退空间增补公共服务,利用拆违腾退土地实施留白增绿,园林增绿54.85公顷、战略留白临时绿化8.67公顷、农业种植增绿39.36公顷,实现全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全覆盖。 | 市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第39项 | 1.留白增绿-园林增绿专项,已完成栽植60.6公顷,栽植率110.48%。已超额完成年度任务。 2.留白增绿—战略留白全部位于密云区,年度任务临时绿化8.67公顷已全部完成。 |
| 2 | 推动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继续保持千亿级投资强度,推动第二轮城市副中心控规实施工作方案收官,谋划第三轮实施任务。基本建成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推进轨道交通M101线一期、六环高线公园等重点工程建设,北京艺术中心、城市图书馆、大运河博物馆等三大文化设施地下共享空间投入使用。 | 市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第41项 | 目前完成六环高线公园先期启动区、含章园南侧运动体验区园林绿化工程的30%。东六环快速联络线建设影响六环高线公园整体建设时序,9月12日市委主要领导主持召开专题会,研究六环高线公园建设工作,会议提出六环高线公园运潮减河以北受快速联络线影响区域暂缓实施,建设重心由北侧区段一、二向南转移。 |
| 3 | 编制出台现代化首都都市圈空间协同规划,加强重点领域协同发展政策对接,着力建设通勤圈、功能圈、产业协同圈。 | 市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第45项 | 配合市规委完成规划编制工作,目前规划已进入审批流程。 |
| 4 | 优化消费载体,持续打造环球影城—大运河、丽泽—首都商务新区等国际消费体验区,推动中关村、朝青等重点商圈改造升级,推进丰台区宛平城等商业步行街建设,打造首钢消费支点。完善公园、场馆、演艺空间等周边商业配套设施规划布局。加快国际消费枢纽建设,加快大兴机场临空经济区会展和消费片区规划建设。 | 市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第52项 | 《北京公园游憩体系规划(2024年-2035年)》经第121次市政府常务会议、第十三届市委常委会第172次会议审议研究通过,9月8日已联合市规划自然资源委印发。 |
| 5 | 持续推动商文旅体健农林水等多元消费融合发展,引导文博、演艺、体育、公园、会展、交通场站及高速服务区等场所配齐餐饮、零售等基础业态,鼓励引入文创、书店、娱乐、康养、展览、数字体验等升级业态,累计推出10个以上的商文旅体融合发展示范商圈。 | 市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第59项 | 截至三季度,市属6家试点单位共开展38项、801场研学活动、10场深度体验游项目、10场创意市集活动,上新7大类301款文创衍生品,文创收入2.59亿元,净收入1037.3万元。一是开展暑期主题研学活动。试点公园深挖文化、生态资源,先后推出传统、历史、植物、动物、亲子等五大类主题研学产品,成为公园文创新亮点;二是特色文化活动形成氛围。创新推出20场文化体验活动,国家植物园“夜觅植趣”专场定制活动、天坛公园“繁花雅韵”、北海公园“北岸吉市”、北京动物园“花漾北动”“潮玩北动”市集等花卉展销、非遗市集活动,提升了“公园礼物”影响力与服务效能;三是文创产品持续推新。在保留经典品类产品的同时,今年推出7大类、301款新品。多款单品表现突出,销售额超过百万。 |
| 6 | 加强历史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推进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推动制定北京长城保护条例,落实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北京段)建设保护三年行动计划(2024年—2026年)年度任务,中国长城博物馆改造提升工程基本完工。加强大运河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加快推进路县故城考古遗址公园及保护展示工程建成开放。高品质建设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启动琉璃河遗址申遗前期工作,办好三条文化带文化节等特色活动。加强传统村落、京西古道等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 | 市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第123项 | 路县公园有序完善运营管理。开展公园开放主题季、“4+1”科普体验活动,服务游客近万人次。公园公众号发布活动宣传60余篇,累计阅读4.5万人次。强化公园运行管理,建立周综合检查有关制度,提升管理效能。公园卫生间24小时服务。完成公园200余处监控布控。 |
| 7 | 促进文旅一体化发展,建立健全市级旅游工作联席会议机制、央地旅游工作沟通协调机制、全市假日旅游工作机制,高质量建设北京智慧文旅平台。 | 市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第126项 | 三季度全市公园共开展20项、60余场次夜间特色活动,带动公园全面提升运营服务理念,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如香山奇妙夜、“夜觅植趣”夜间研学、北海“印·静心”、园博之夜、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的“网球奇妙夜”、西山国家森林公园的“西山零碳森林音乐会”、南宫极光秀、百里山水自然奇遇记等活动,丰富了游客们的游园体验,受到广泛好评。 |
| 8 | 深入推进入境旅游发展,用好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优化提升入境、出行、住宿、游览、购物、支付等全链条服务体系。 | 市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第128项 | 已完成24家重点公园外币POS机配置工作。 |
| 9 | 持续提升“果盘子”保障供应水平,完善果树产业发展支持政策,果园提质增效28万亩,建设园林绿化产业综合示范基地,加快培育推广“京·花果蜜”品牌。 | 市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第140项 | 1.进一步优化农业政策保险政策。2025年《统颁条款》在“海棠果纳入到苹果种植保险中”等3方面进行优化,并会同市农业农村局组织召开农业政策性保险新闻发布会进行宣贯。 2.指导和督促各区围绕“沃土”工程、绿色生物防控等方面推动提质增效工作,已完成33.15万亩。年度任务已完成。 3.持续督促相关区推进老北京水果示范基地建设。 |
| 10 | 推进种业之都建设,实施生物育种创新培育专项行动,强化4类8个特色农业种质资源保护,提升平谷、通州、延庆和南繁四大种业创新基地的综合服务能力,加强种业等农业高精尖人才引进,办好中国北京种业大会。 | 市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第142项 | 9月11-14日,种业大会举办;9月12日,在延庆举办第三届林果花草蜂种业论坛。 |
| 11 | 健全农业科技服务、生产服务、营销服务体系,高标准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产业集群、产业强镇等平台载体,开展农业招商引资引智活动,持续推进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头雁”培育工作,办好北京市农村创业大赛,引导各类主体带着资金、项目、技术到农村创新创业,引导产业发展。 | 市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第143项 | 积极组织开展线下观摩和培训,组织葡萄新品种新优系现场品鉴及观摩会、玉露香梨现场培训和观摩会等线下观摩会4场,200人次参与;开展“京科惠果农”线上培训5场,涉及苹果主要病害综合防控技术、新疆杏产业发展现状等,9000人次参与;开展果园“体检-巡诊-问诊”技术指导和服务19余次,覆盖果园面积8000余亩。自3月起,与市农业农村局等部门,组织果品生产经营主体开展“北苑路88号”线下销售。 |
| 12 | 完善点状供地政策,支持现代设施农业、智慧农业、特色种养、林下经济、手工作坊发展,培育农业生物制造能力,新认定“北京优农”品牌15个以上,推进一二三产业有效融合。 | 市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第144项 | 1.指导各区开展林下经济建设 。 2.推动首都特色林下经济发展,在史长峪、八达岭积极开展森林疗养。 |
| 13 | 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持续开展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引导土地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持续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创新,完成农村产权流转交易规范化试点,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益。 | 市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第147项 | 三季度结合上半年工作情况,深入一线开展重点任务推进调研,落实重点任务跟踪指导;围绕业务需求结合改革政策与各业务部门协同开展不同形式的业务培训并指导实践。 |
| 14 | 提升乡村旅游品质,支持生态旅游、休闲康养等新业态发展,推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特色线路30条。健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扶持政策与带动农户增收挂钩机制,引育支持30家以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新业态,带动不少于100家生产经营主体入驻北京特色农产品线上专区。 | 市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第153项 | 持续推进“京果飘香 全民采摘季系列文化活动”,与昌平区政府一道筹备昌平苹果嘉年华文化活动;选择部分果园开展抖音宣传和直播带货活动。 |
| 15 | 统筹推进居住、产业、市政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区域综合等五类更新改造,实施核心区平房院落2000户申请式退租和1200户修缮,开展危旧楼改建扩面试点,启动实施20万平方米危旧楼房改造(简易楼腾退),实施500个老旧小区综合整治,治理背街小巷1100条。实施100万平方米老旧楼宇、50万平方米低效楼宇更新改造,改造提升老旧厂房40处。着力提升市政基础设施安全韧性。着力补充公共服务设施短板弱项。着力推动区域综合类项目实施,聚焦大型居住区品质提升,推动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打造完整社区。 | 市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第161项 | 积极配合市住建委等部门推动背街小巷精细化治理。 |
| 16 | 倡导和服务绿色出行,优化地铁站和重点区域周边非机动车停放设施布局,提升“B+R”接驳便利性,完成50个地铁站和40个学医景商等重点区域周边非机动车停放治理。 | 市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第181项 | 配合市文旅局督促指导9家公园(市属3家,区属6家),结合暑期大客流应对实际,联合属地交管部门加强对热点公园周边的交通疏导,确保了暑期公园有序运行,下一步将继续做好重点公园周边交通综合治理工作。 |
| 17 | 推进重点场站周边交通秩序整治,开展北京南站地区综合整治,优化北京朝阳站、丰台站南交通枢纽接驳功能和通行流线。完成30项市级疏堵工程项目,加强学医景商周边交通治理。结合全市桥下空间整治三年行动等专项,推进燕莎桥等17座桥系桥下空间整治提升,统筹推进不少于100处重点路口精细化治理。 | 市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第184项 | 配合市文旅局督促指导9家公园(市属3家,区属6家),结合暑期大客流应对实际,联合属地交管部门加强对热点公园周边的交通疏导,确保了暑期公园有序运行,下一步将继续做好重点公园周边交通综合治理工作。 |
| 18 | 实施新一期促进残疾人就业三年行动,新增残疾人就业岗位2000个,开展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4000人,为残疾人大学生提供“一对一”就业帮扶。为2000名残疾儿童提供个性化康复训练。持续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改造提升300个公共场所的无障碍设施。 | 市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第230项 | 涉及园林绿化领域29个公园无障碍设施改造提升点位。已完成24个,另外5个公园点位正在施工,年底前全面完成。 |
| 19 | 强化管理减排,持续开展扬尘专项治理百日攻坚行动,健全扬尘治理长效机制,大力推广基坑气膜全密闭施工技术,推动工地创绿,持续提升城市清洁度,全年平均降尘量控制在5吨/平方公里·月。 | 市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第235项 | 加大在施工地扬尘抑制,加快非道路移动机械新能源更新、加强高排放车辆管控,园林绿化工地道路扬尘治理效果显著。 |
| 20 | 强化土壤污染源头防控,土壤环境风险得到有效管控。加强重点耕地土壤和农产品协同监测,做好农药、化肥等面源污染防范,保障耕地和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强化兽用抗菌药、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等新污染物管理。 | 市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第242项 | 开展了美国白蛾、黄栌白粉病的药剂初筛工作,明确有良好控制效果的药剂,对无人机和无人车应用场景及效率进行了初步评估。完成22个槐蚜抗药性监测点位的取样检测工作,完成梨小食心虫8种药剂的独立测定。 |
| 21 | 持续提升绿色生态品质,推动全域森林城市高质量发展,实施燕山山地南部生态综合治理和首都西部山水工程,新增造林绿化1万亩,实施山区森林健康经营70万亩,完成平原生态林林分结构调整10万亩。 | 市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第243项 | 1.推进实施燕山山地南部生态综合治理工程,今年已累计完成退化林修复、封山育林29.88万亩。完成年度任务的99%. 2.截至目前,结合年度新启动重点区域造林绿化工程、往年续建造林绿化工程和“三北”工程项目中人工造林年度任务,完成新增造林绿化栽植10728亩,全市1万亩年度造林绿化栽植任务目标已提前超额完成。 3.完成山区森林健康经营项目方案,正在有序施工,9月中旬已完成11.9万亩。此任务为常规项目,主要作业时间为秋季,年底确保全面完成任务。 4.完成平原生态林林分结构调整方案的批复,正在有序施工,目前已完成1.4万亩。此任务为常规项目,主要作业时间为秋季,年底确保全面完成任务。 |
| 22 | 不断丰富生物多样性,加强关键物种栖息地保护,加快推进百花山自然保护区申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实施密云新城子镇大角峪西沟等小微湿地修复工程,推进国家公园创建和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 | 市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第244项 | 1.强化生物多样性保护:一是持续推进国家级2024年度遥感监测问题点位核查整改,组织各相关区局、保护地管理机构对所有下发点位开展实地核查、认定、整改,目前所有点位均已按时下发。二是已完成专家组实地考察百花山并指导申报工作,并进一步论证优化申报区域范围和功能区域方案。三是持续推进燕山-塞罕坝国家公园创建,优化完善北京片区本底调查、矛盾调处、范围分区等任务。划定了国家公园优先保护区,综合考虑生态系统保护和管理可行性,提出了创建区范围的四套方案。 2.加强关键物种栖息地保护:开展北京市域内秋季迁飞候鸟、大鸨等3种国家重点保护鸟类资源调查工作,持续推进百花山葡萄繁育,《百花山葡萄野外归回及种质资源潜力分析项目实施方案》已经通过专家评审。开展麋鹿野化放归前期准备工作,拟于今年9月23日湿地日在顺义汉石桥野化放归麋鹿。 3.实施密云新城子镇大角峪西沟等小微湿地修复工程:持续推进施工建设,密云区大角峪小微湿地修复项目主要包括湿地保育、湿地修复和科普宣教三大工程。目前项目总体进展已达75%。 4.推进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国家植物园植物类群收集保存及可持续利用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按季度预案顺利推进,进行主体结构施工,完成土方开挖外运6万立方米,完成混凝土浇筑3400立方米,钢筋绑扎580吨。 |
| 23 | 编制公园游憩体系规划,加快建设南苑森林湿地公园、潮白河国家森林公园等大尺度公园,实现温榆河公园二期对外开放,新建口袋公园及小微绿地30处,实施绿隔地区郊野公园提升10个,建成无界公园20个,实施全龄友好型公园改造10处,推进市属公园便民化设施改造升级。 | 市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第245项 | 1.编制公园游憩体系规划:《北京公园游憩体系规划(2024年-2035年)》经第121次市政府常务会议、第十三届市委常委会第172次会议审议研究通过,拟于近期联合市规划自然资源委印发。9月8日已印发。 2.加快建设南苑森林湿地公园:南苑森林湿地公园首农和义公园二期项目,已完成项目立项,正在开展项目招投标等工作。 3.加快建设潮白河国家森林公园:潮白河国家森林公园先行启动区建设工程(森林课堂片区)项目已完成总工程量的38%。 4.新建口袋公园及小微绿地30处,实施全龄友好型公园改造10处:30处口袋公园及小微绿地,已有石景山衙门口东路南侧等20处地块完工,其余10处正在施工;10处全龄友好公园改造已有丰台抗战雕塑纪念园1处完工,其余9处正在施工。 5.实施绿隔地区郊野公园提升10个:目前,10处公园已全部进场施工,年底全部完成。 6.建成无界公园20个:截至9月,全市已有20个公园完成拆减围栏和局部景观提升工作,完成全年无界公园建设任务的100%。20家公园共拆减围栏长度12330米,新增开放面积2622.1公顷,为市民游客出入公园提供了方便。 7.推进市属公园便民化设施改造升级(7家市属公园、14处厕所改造提升):7家公园均按季度目标推进。其中,中山公园已完成2处卫生间改造施工,颐和园、天坛、北海、国家植物园(北园)的8处卫生间已完成全部施工内容的80%,景山、玉渊潭公园的4处卫生间已完成全部施工内容的60%。 |
| 24 | 加强道路、河道等线性空间点彩连线,深化城市环路立交桥体绿化,打造市民观城观景视廊50条,新增联山联水联社区的绿道1000公里。 | 市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第246项 | 1.打造市民观城观景视廊50条:结合全龄友好型公园改造、郊野公园功能提升、绿道、山区森林经营示范区、国有林场等进展,已有昌平十三陵国家森林公园蟒山景区观景亭等50处项目正在施工。 2.新增联山联水联社区的绿道1000公里:一是600公里的山区森林绿道,已陆续进场施工,完成262公里。二是一绿城市公园环绿道目前正加快前期手续办理;三是350公里防火道路绿道化改造,已完成164公里。四是发布《北京绿道建设技术导则(试行)》。五是组织开展森林步道专家现场指导。 |
| 25 | 把花园城市理念融入城市发展,启动制定40项花园城市建设标准,基本实现责任规划师、建筑师、园艺师“三师”联动街区层面全覆盖,统筹推进街区片区建设,创建花园式示范街区10个,共建社区微花园50个、古树生境花园10个、花园村庄20个。 | 市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第247项 | 1.启动制定40项花园城市建设标准:一是做好“首都花园城市建设2026-2028年技术标准研制意向名录”征集、整理及归类等相关事宜。二是重点围绕花园城市规划 、设计及建设等方面有序推进2025年园林绿化标准制修订工作,发布北京市地方标准《鸟类环志技术规程》、《园林绿化植物废弃物基质制备和应用技术规范》、《城市绿地碳汇计量监测技术规范》等21项,完成征求意见标准20项、送审标准21项、报批标准26项。三是指导推进国家农业标准化试点项目有序建设。 2.“三师”联动街区层面全覆盖:基本实现责任规划师、建筑师、园艺师“三师”联动街区层面全覆盖。年度任务目标提前完成。一是按照《关于建立园艺师制度推动首都花园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的要求,16 个区和经开区均推进了区总园艺师的确定。二是各区均按照《关于建立园艺师制度推动首都花园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的要求,在9月底前,全市各街道园艺师实现全覆盖,并开展了相关试点与培训。 3.花园式示范街区10个:已有丰台草桥等3个项目完工,朝阳亮马河等7个项目正在施工。 4.社区微花园50个:各方参与建设完成50个社区微花园,年度任务已完成。正在持续开展社区微花园共治养护活动。 5.古树生境花园10个:一是印发《北京市古树名木非通透性硬质铺装破除及生境优化技术导则(试行)》、《北京市古树名木护栏设置指南(试行)》;二是结合实际,按照“成熟一个、推进一个”的原则,指导相关区及时推进古树生境花园规划选址、方案编制与完善,按照程序规定适时开展古树生境花园建设。目前4处已进场施工,6处正在按计划推进。 6.花园村庄20个:一是目前所有区已全部进场施工;二是现场指导各区花园村庄建设工作,并邀请专家调研指导。 |
| 26 | 推进全域绿化彩化立体化,深入实施绿化彩化三年行动,深入挖掘首都山水价值和人文特色,打造春新彩、夏浓绿、秋斑斓、冬银墨的城市风貌,办好第九届国际月季大会。 | 市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第248项 | 1.绿化彩化三年行动:各区正在按照绿化彩化三年行动计划加快推动项目建设,实施绿隔公园改造、四环路景观提升、花园式示范街区建设等项目。 2.第九届国际月季大会:大会于5月10日至15日在北京市门头沟区成功举办。 |
| 27 | 关口前移强化森林防灭火,完善森林火险预警应对机制,推进乡镇森林防灭火规范化建设,建立森林消防队伍实战化训练体系,增强森林火灾综合防控能力。 | 市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第262项 | 1.已完成新型集体林场森林消防队伍标准化试点建设的装备采购入库,下一步按程序发放; 2.组织完成一期森林防火在职干部能力提升培训,共计200人参加。 |
| 28 | 持续做好重要地区安全防范,加强政治中心区一体化智慧防控体系建设。紧盯学校、医院、体育场馆、广场、公园景区、商场超市、交通枢纽、繁华街区等人员密集场所,压实行业单位治安保卫责任,强化巡逻看护、防冲撞设施、视频监控等人物技防措施建设。 | 市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第272项 | 市属公园门区已按要求完成了防冲撞设施设置,并通过城管委等部门组织的联审。各区台账内涉及园林绿化行业的公园景区也完成门区防冲撞设置及联审工作。 |
| 29 | 持续完善残疾人关爱服务,新增残疾人就业岗位2000个,开展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4000人,为残疾人大学生提供“一对一”就业帮扶;为2000名残疾儿童提供个性化康复训练;持续推进公共场所无障碍环境建设,改造提升300个公共场所的无障碍设施。 | 重要民生实事第14项 | 涉及园林绿化领域29个公园无障碍设施改造提升点位。已完成24个,另外5个公园点位正在施工,年底前全面完成。 |
| 30 | 深入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提升市民群众蓝天获得感;进一步向市民群众扩大开放亲水空间,实现温榆河公园二期、宋庄蓄滞洪区二期等工程对外开放;实施绿隔地区郊野公园提升10个;新增绿道(含森林步道)1000公里。 | 重要民生实事第24项 | 1.郊野公园提升10个:目前,10处公园已全部进场施工,年底全部完成。 2.绿道1000公里:一是600公里的山区森林绿道,已陆续进场施工,完成262公里。二是一绿城市公园环绿道目前正加快前期手续办理;三是350公里防火道路绿道化改造,已完成164公里。四是发布《北京绿道建设技术导则(试行)》。五是组织开展森林步道专家现场指导。 |
| 31 | 推进城市公园建设,建成无界公园20个,实施全龄友好型公园改造10处,新建口袋公园及小微绿地30处,打造社区微花园50个。 | 重要民生实事第25项 | 1.建成无界公园20个:截至9月,全市已有20个公园完成拆减围栏和局部景观提升工作,完成全年无界公园建设任务的100%。20家公园共拆减围栏长度12330米,新增开放面积2622.1公顷,为市民游客出入公园提供了方便。 2.新建口袋公园及小微绿地30处,实施全龄友好型公园改造10处:30处口袋公园及小微绿地,已有石景山衙门口东路南侧等20处地块完工,其余10处正在施工;10处全龄友好公园改造已有丰台抗战雕塑纪念园1处完工,其余9处正在施工。 3.打造社区微花园50个:各方参与建设完成50个社区微花园,年度任务已完成。正在持续开展社区微花园共治养护活动。 |
| 32 | 进一步优化公共文化空间配套设施和服务体系,鼓励文旅场所完善配套餐饮等服务,推动市属文保单位加强文物保养维护和环境整治,推进市属公园便民设施改造升级,提升市民群众的体验感、满意度。 | 重要民生实事第31项 | 7家公园均按季度目标推进。其中,中山公园已完成2处卫生间改造施工,颐和园、天坛、北海、国家植物园(北园)的8处卫生间已完成全部施工内容的80%,景山、玉渊潭公园的4处卫生间已完成全部施工内容的60%。 |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