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分类] 农业、林业、水利/林业/病虫害防治
- [发文机构]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首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
- [成文日期] 2017-03-24
- [发布日期] 2017-03-27
- [实施日期] 2017-03-27
- [废止日期]
- [发文字号] 京绿造发〔2017〕6号
- [有效性] 现行有效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关于印发《北京市防治白蜡窄吉丁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区园林绿化局、直属有关单位:
近年来,我市白蜡窄吉丁发生危害严重,且呈逐年加重的态势。为维护首都生态安全,巩固绿化成果,有效遏制白蜡窄吉丁严重发生势头,防止白蜡窄吉丁进一步扩散蔓延,保护白蜡树资源,我局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制定了《北京市防治白蜡窄吉丁实施方案》,现印发给你们。各区要高度重视,落实责任,遵循“政府主导、属地管理”的防控原则,实行“谁经营、谁防治”的责任制度,加强资金投入,加强监督检查,严格按照相应的防治技术措施,综合开展白蜡窄吉丁防控工作。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
2017年3月24日
北京市防治白蜡窄吉丁实施方案
为维护首都生态安全,巩固绿化成果,防止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白蜡窄吉丁成灾,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白蜡窄吉丁发生危害情况
白蜡窄吉丁Agrilus planipennis Fairmaire(又名花曲柳窄吉丁、梣小吉丁)属鞘翅目、吉丁总科、吉丁科,是木犀科(Oleaceae)梣属(Fraxinus)树木的一种重要蛀干害虫。主要分布于亚洲部分国家(中国、日本、 朝鲜、蒙古)以及俄罗斯远东地区,在国内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山东、内蒙古、 河北、天津、台湾等地。2005年被我市列为补充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2013年被国家林业局列为全国林业危险性有害生物,主要危害木樨科Oleaceae梣属Fraxnus树木,其中以美国白蜡和洋白蜡受害最重。
白蜡窄吉丁一般为一年1代。以不同龄期的幼虫在韧皮部与木质部或边材坑道内越冬。受害树木第一年的典型症状是树势衰败;第二年枝叶稀疏,主干出现裂缝;第三年可在木质部与韧皮部之间看到填满幼虫粪便的“S”型蛀道,且常在主干基部发生萌蘖。受害严重时,二至三年内枯死。
白蜡窄吉丁危害具有以下特点:一是隐蔽性强。危害轻时不易发现,一旦发现,往往已危害较重。二是致死率高。近年来,白蜡窄吉丁陆续在我市109国道两侧、部分六环路附近行道树上成灾,导致树龄20年以上、胸径30cm以上的大树死亡。三是传播速度快。据2010年普查,我市有10个区发生白蜡窄吉丁危害,受害树木近万株;经2015~2016年全市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和2017年初统计,我市现有白蜡面积7.8万亩(按每亩40株计算,约312.26万株),涉及平原造林面积4.54万亩,白蜡窄吉丁在我市朝阳、海淀、丰台、门头沟、房山、通州、顺义、大兴、昌平、平谷、怀柔、延庆等12 个区发生危害,其中延庆、通州、平谷、顺义、昌平等5个区发生较重,发生面积达3143.03亩(其中,轻度发生2006亩,中度发生949亩,重度发生188亩),受害株数9.86万余株,占全市白蜡株数的3.2%,是2010年的近10倍;死亡1238株,死亡率0.04%。为防治白蜡窄吉丁的扩大蔓延,开展综合防治工作十分必要。
二、防控原则
遵循“政府主导、属地管理”的防控原则,实行“谁经营、谁防治”的责任制度。
三、防控目标
通过采取综合防治技术措施,可以防止白蜡窄吉丁进一步扩散蔓延,减轻危害,连续控制3年后,主要公路两侧、平原造林地等重点地区的白蜡树达到有虫不成灾,受害株率降低到2%以下,不出现连片树木致死现象。
四、防治技术措施
1.加强养护管理
按照养护要求,按时进行浇水、涂白等养护措施。
2.及时清理严重的被害木和枯死木
对于发生较为严重的树木、濒死木和枯死木,应及时申请砍伐,并对带疫苗木进行除害处理,避免成为虫源木,造成大面积扩散和蔓延。
3.加强监测和巡查
加强白蜡窄吉丁的日常巡查和监测,早发现早除治,避免出现灾害。
4.昆虫诱捕网捕杀成虫
个别单株发生时,可在成虫羽化前(4月20日),树干围昆虫诱捕网捕杀成虫,阻止成虫扩散传播。
5.设置黄绿色粘虫板诱杀成虫
时间要求:4月20日以前(白蜡窄吉丁成虫羽化出孔前)完成首次粘虫板悬挂,确切时间以各区林保站虫情监测时间为准,并适时更换粘虫板。
粘虫板设置要求:粘虫板规格:25cm×40cm,颜色为黄绿色、粘胶厚度不小于0.2 mm,粘虫板防治用量为4~10个/亩。
6.树干树冠药剂喷雾防治成虫
时间要求:4月25~30日(白蜡窄吉丁成虫羽化出孔始期)初次喷雾防治,根据虫情发生情况,在5月10~15日、5月25~30日分别进行喷雾防治。
药剂喷雾防治要求:树干、树冠均匀喷雾施药、喷湿喷透。药剂种类可选择8%绿色威雷触破式微胶囊剂400倍液、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500倍液或3%噻虫啉微胶囊悬浮剂800倍液,防治频率为成虫羽化期间每15天一遍。
7.幼虫期防治
内吸性杀虫剂印楝素或百治磷树干注射防治幼虫;释放麦氏蒲螨或白蜡窄吉丁肿腿蜂防治。
8.白蜡窄吉丁的预防措施
对白蜡片林及路树逐一巡查。对确实没有发生且周边1.5公里半径内无白蜡窄吉丁发生的地块,可以不进行药剂喷雾防治作业,但必须设置黄绿色趋性粘虫板监测(用量为1-3个/亩,30天更换一次),一旦诱集到成虫则必须开展防治作业。
设置黄绿色趋性粘虫板诱杀成虫和树干树冠药剂喷雾防治成虫这两项措施经局部试验有很好的防治效果,为必须执行的防治措施。为加强防治效果,各单位可选择性采用树干打孔注药、释放窄吉丁天敌等防治措施,对白蜡窄吉丁幼虫加以防治。
五、保障措施
1.组织保障
市、区、乡镇(街道)分别成立由主管领导牵头,有关部门参加的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层层落实责任,确保工作、措施和责任到位。各区要积极发挥有害生物指挥机构或联席会议的作用,协调公路、水务等有林单位做好白蜡窄吉丁防治工作。
2.资金保障
遵循“政府主导、属地管理”的防控原则,实行“谁经营、谁防治”的责任制度。平原造林地、五河十路等有专项管护资金的地段,林场、苗圃等有林单位要足额投入管护资金防控白蜡窄吉丁。
六、责任追究
各防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防治工作进行全程监督检查,小组办公室负责对防治工作进行抽查检查。如在防治工作中发现不防治、防治不力、不按技术要求完成防治作业等原因导致白蜡窄吉丁进一步扩散危害或出现安全生产责任事故等问题的,按以下措施追究相关责任:
1.对防治工作不力导致该虫扩散蔓延等问题的,通过召开现场会、拉练检查等方式,对相关责任单位或责任人进行全市通报批评;
2.对引起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灾害、重大安全责任事故或严重不良社会影响等事件的,由相关成员单位对问题情况进行详细说明、制定整改方案,并将整改情况向上级部门和市园林绿化局进行专题汇报;
3.防治工作与成员单位绩效考核挂钩,对出现问题的单位在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时扣除相关分数,灾情发生较重或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直接取消考评资格;
4.因实施单位防治不力造成严重疫情发生或扩散等问题的,由成员单位按相关要求对实施单位(防治作业单位、中标养护单位或施工单位等)进行经济处罚,并将处理情况进行通报;
5.对因防治不力造成重大灾情、疫情发生等情节严重的,按《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植物检疫条例》及《北京市林业植物检疫办法》等依法追究主要领导和主要责任人的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