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老版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市园林绿化局”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

【付丽赏花】《诗经》中的草木情缘(一)甘棠遗爱与焦桐成雨
字号:   
2018-04-25 14:48:00 来源:北京市园林绿化局(首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

  2017年7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向第十九届国际植物学大会贺电中说:“植物是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者,深刻影响着地球的生态环境。人类对植物世界的探索从未停步,对植物的利用和保护促进了人类文明进步...中国是全球植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中国自古崇尚自然、热爱植物,中华文明包含着博大精深的植物文化...中国2500多年前编成的诗歌总集《诗经》记载了130多种植物...”

 

  2017年7月28日,“付丽赏花”栏目推出了“寻找《诗经》中的植物”系列文章,承蒙各位厚爱。

  《诗经》是中国最古老的诗歌集,也是世界上硕果仅存的古老诗集之一。我每每读起《诗经》,都觉得是件很神奇的事情,2500年来,我们的文字、语言都发生了很多变化,但是文化却通过文字代代流传。这样,才有了今天的我们,仅仅通过一本书,仍能够与2500年前的古人神意相通,这就是文化震撼心灵的力量所在。
  2018年,我愿与您继续走进《诗经》,认识和领会2500年前草木,和她们与我们的情缘。

  国风•召南•甘棠

  蔽芾甘棠,勿剪勿伐,召伯所茇。

  蔽芾甘棠,勿剪勿败,召伯所憩。

  蔽芾甘棠,勿剪勿拜,召伯所说。

  诗中所说的召(Shào)伯,就是姬奭(shì),他是周文王姬昌的庶子,周武王姬发同父异母的兄弟。他辅佐武王灭商后,受封于蓟,也就是今天的北京,建立了燕国。但是他派长子姬克管理燕国,自己仍留在首都任职,辅佐朝廷。周武王死后,年幼的周成王继位,由周公和召伯辅佐。召伯配合周公做工作,他为辅佐周朝呕心沥血,政绩也非常显赫,因此大家又尊称召公为召伯。

 

  召伯有一个特点,就是喜欢到基层去,深入各地访察民间疾苦。有一次,召伯到召南(今陕西岐山)巡访,为了不因巡防而搅扰百姓,他就在一株甘棠树下筑草舍休憩,听政理政,解民忧患。他离开后,召南的百姓十分怀念他,睹物思人,因而也格外珍视这株甘棠树,并且歌之咏之,就是录入《诗经》的这一首《甘棠》。

 

  全诗由睹树到思人,由思人到爱树,人与树交融为一。不直接歌颂召伯的功德,而深深表达对这株甘棠树的珍爱,可见对召伯敬爱之深;不赞颂召伯的政绩,而在召伯离开后表述思念,可见对召公怀念之远。

  甘棠,即棠梨,在我国有3000年左右的栽培历史,广泛分布于华北、西北、长江中下游流域及东北南部等地区。春吐白色花蕾,星散叶底;秋呈橙色珍果,悬挂枝头。

 

  召伯以后,“甘棠遗爱”成为千古佳话,也成为颂扬离去的地方官的成语。今天的岐山县刘家塬村仍有召公祠,祠内有“甘棠树”及慈禧太后题、光绪皇帝御赐“甘棠遗爱”匾额一块。

 

  在京杭大运河上,曾有一颗熠熠发光的明珠——邵伯古镇。它的得名,也是来自“甘棠遗爱”的典故。1600年前,东晋大名士谢安刚刚指挥打赢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淝水之战。而后却遭人排挤,于是自请到步邱(即今日邵伯)赴任。一位大名鼎鼎的英雄坐镇小小的步邱,可谓是历史的误会,然后由此演绎得一段人间传奇,是邵伯这一方水土修来的机遇与福祉。

 

  当时步邱地势特殊,西面高,湖水浅,常常干旱;东面低,湖水涨常常淹没农田。为此,居住在这里的先民,时不时要流离失所。谢安到任后,考察步邱的地势,体察当地百姓之苦,披风雨顶烈日,在惊涛骇浪中筑起了一道湖埭(dài)。所谓湖埭,就是湖中的拦水大坝,以调节上下水位。这样随时蓄洪,控制湖水,有效地防治了水患。

 

  正是这千古一埭,令饱受旱涝之苦的僻壤瘦田,一举成为五谷丰登的鱼米之乡。然而,公元385年,湖埭建成的那一年,谢安积劳成疾,一病不起,不得不离开步邱,就在离开步邱不久后就辞世了。

  “谢安遗埭后人思”,百姓以各种方式纪念谢安的恩德。首先就是将原来的地名步邱改为召伯。正式取自“甘棠遗爱”的典故,百姓将谢安比召公,可见对谢安的仰慕敬重之诚。后来,这里的湖改名召伯湖,埭也名为召伯埭。后人改“召”为“邵”,以与姓字相合。自此,江淮大地上就有了“邵伯”这个响亮的地名。
  为了祀奉谢安,百姓建起了“甘棠庙”,后改名“谢公祠”。祠内种植了许多的甘棠树,以思谢安治水之功。祠内至今仍有一颗古甘棠树,树龄700余年,夏日开花,其形似桂,树有三异:华而不实、无风自动、先开后合。

  由此,我不禁又想到了习近平总书记在1990年7月15日写的《念奴娇•追思焦裕禄》。

  念奴娇•追思焦裕禄

  中夜,读《人民呼唤焦裕禄》一文,是时霁月如银,文思萦系……

  魂飞万里,盼归来,此水此山此地。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①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②暮雪朝霜,毋改英雄意气!

  依然月明如昔,思君夜夜,肝胆长如洗。路漫漫其修远矣,两袖清风来去。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绿我涓滴,会它千顷澄碧。

一九九〇•七•十五              

  注:①焦裕禄当年为了防风固沙,帮助农民摆脱贫困,提倡种植泡桐。如今,兰考泡桐如海,焦裕禄当年亲手栽下的幼桐已长成合抱大树,人们亲切地叫它“焦桐”。②焦裕禄临终前说:“我死后只有一个要求,要求党组织把我运回兰考,埋在沙丘上。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

  这首词立意高远而感情真挚,语言质朴而格调清新,真切表达了总书记对焦裕禄精神的深情赞颂和自己爱民为民、责任担当的感人情怀。

 

  其中“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一句,关于“焦桐”,总书记特意注释说:“焦裕禄当年为了防风固沙,帮助农民摆脱贫困,提倡种植泡桐。如今,兰考泡桐如海,焦裕禄当年亲手栽下的幼桐已长成合抱大树,人们亲切地叫它‘焦桐’。”可见,“焦桐”这一树名是和焦裕禄的姓名紧紧联系在一起的。通过“焦桐”这一感人符号,焦裕禄这个“好官”的光辉形象至此就直接矗立在读者面前。“焦桐”与“甘棠”,都寄托着“百姓”对“好官”无限的“爱”。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选择了河南兰考作为自己的联系点,考察中,总书记提出了一个问题:“焦裕禄同志在兰考工作只有一年多,但在群众心中铸就了一座永恒的丰碑。大家来这里学习,要深入思考这样一个问题:焦裕禄同志给我们留下了那么多,我们能为后人留下些什么?”实际上,这首《念奴娇•追思焦裕禄》的上阕含蕴的正是“焦裕禄同志给我们留下了那么多”的内容,而下阕正是对“我们能为后人留下些什么”的深入思考和响亮回答。

 

  棠树,是惠政于民、良吏政绩的象征;焦桐树,是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体现。见贤思齐,作为一名公务员,要饱含公仆情怀,要严守求实的作风,要保持奋斗的精神,要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百姓对好官惠政的感戴,已化为对甘棠树、焦桐树的珍爱,勿剪勿伐,让绿荫永蔽人间。

分享:

便民服务指南